门前易水路,下马汉阳人。
野寺天晴雪,他乡日暮春。
相逢一尊酒,久别满衣尘。
不惮王程急,应怜伏枕身。
【注释】
安肃:古县名,在今河北中部。寺病居汉阳:因久病住在汉阳。董玄亮:董奉,字休昭(?一约265年),晋武帝太康年间人,博学多才,好道术。他曾为官至司徒掾,迁太子舍人、尚书郎中,后出补弘农令。后辞官归隐,居于庐山。时董奉已去世。
见过:拜见。
时董奉使还阙:当时董玄亮因病返回京都洛阳。
【赏析】
《送董玄亮归汉阳》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与董玄亮相逢于汉阳的故地;颔联写董玄亮归途中的情景;颈联写两人相别时的情景;尾联写两人相见时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情深意长,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友情,也流露出诗人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
这首诗首联“门前易水路,下马汉阳人”,开门见山,直叙其事。易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北易县,流经定州、涿州等地,到北京入渤海,是北方的一条大河。“下马”二字表明了两人的亲密无间。
第二联“野寺天晴雪,他乡日暮春”,写两人分别的情景。野寺,即山中寺院。“天晴雪”三字用得极好,既写出了天气晴朗雪消,又写出了雪后山寺的明丽景色。“他乡”、“日暮”,则点明了两人离别的时间、地点和心情。
第三联“相逢一尊酒,久别满衣尘”,“一尊酒”指酒杯,这里用以比喻友情之深厚。而“久别满衣尘”则写出了两人分别时的情景。“满衣尘”,不仅写出了风尘仆仆,而且写出了两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四联“不惮王程急,应怜伏枕身”,“王程”是古代官员上朝的路程。诗人用一个“急”字,写出了自己急切的心情。“应怜伏枕身”则表明了诗人自己此时正因病卧床不起。这两句诗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表明了自己仕途的艰难和自己的苦闷。
最后一句“应怜伏枕身”中的“伏枕”一词,更是妙不可言。它不仅写出了自己生病躺在床上的凄惨情景,而且也表明了自己此时心情的郁闷和痛苦。
全诗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一种深深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用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思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情厚谊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