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里容颜颇自知,须知元颍即吾师。
持筹讵免揶揄笑,顾影行遭罔两疑。
薄相苦无蚕室妇,贫身半属债家儿。
生来百丑鬷明面,可独穷人尽是诗。
《览镜七首》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容貌的评价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我们来看第一句:“镜里容颜颇自知。”这是对自我形象的反思和认识。诗人通过照镜看到自己的容貌后,开始审视自己的外貌,并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这里的“自知”表示诗人对自己的外表有一定的认知和接受,但同时也可能伴随着自我怀疑和不安。
第二句:“须知元颍即吾师。”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知道自己的样子,就像知道元稹一样清楚。这里,诗人将镜子比作老师,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自我形象的认识。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的自我反思和批判精神。
第三句:“持筹讵免揶揄笑,顾影行遭罔两疑。”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即使拿着筹算(古代的一种计数工具),也无法避免别人的嘲笑和疑惑。这里的“揶揄笑”和“罔两疑”都是比喻他人对自己的误解和怀疑。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自己外表的担忧和不安。
第四句:“薄相苦无蚕室妇,贫身半属债家儿。”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由于贫穷,我连像蚕室妇那样的贤惠女子都比不上,我的家境也像那些欠债人家的孩子一样贫困。这里,诗人用“蚕室妇”和“债家儿”这两个形象来描绘自己的贫穷和社会地位低下。
最后一句:“生来百丑鬷明面,可独穷人尽是诗。”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天生就长得丑陋,但我却能写出很多赞美贫穷的诗篇。这里的“鬷明面”指的是天生的容貌,而“穷人尽是诗”则表示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仍然能够以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这组诗通过诗人的自我观察和反思,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和比较,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容貌的自卑、担忧和不安,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