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云山前盘古树,曾见前朝老谢敷。
六寺钟声何处尽,僧残惟有粥呼鱼。
笋天已过麦地瘦,一饭山厨鲑菜无。
青鞋布袜客何意,担水揭揭来浇蔬。
四月晦日泛若耶至云门寺以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为韵十首
五云山前盘古树,曾见前朝老谢敷。
六寺钟声何处尽,僧残惟有粥呼鱼。
笋天已过麦地瘦,一饭山厨鲑菜无。
青鞋布袜客何意,担水揭揭来浇蔬。
注释:
五云山前盘古树,曾见前朝老谢敷。
盘古是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人物,他是开天辟地的巨人,而“盘古树”则是指这棵生长在五云山上的古树。这里的“老谢敷”可能是对一位古代僧人的尊称,或者是在表达诗人对这位僧人的敬意。
六寺钟声何处尽,僧残惟有粥呼鱼。
六寺即指六座寺庙,它们分布在五云山周围。钟声代表着寺庙中的钟声回荡,但在这里却显得如此遥远和微弱。僧残,指的是僧侣们已经吃完了食物,只剩下一些粥。这里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清苦的寺院生活画面。
笋天已过麦地瘦,一饭山厨鲑菜无。
笋天,指的是春季时节,万物复苏的季节。麦地,指的是农田中种植麦子的地方。这里描述的是一幅丰收的景象,但农民们却只能收获到瘦弱的麦子,因为天气太过炎热。山厨,指的是山林中的厨房。鲑菜,指的是一种珍贵的菜肴或食材。这里表达了农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努力耕作的决心和毅力。
青鞋布袜客何意,担水揭揭来浇蔬。
青鞋、布袜是形容穿着朴素的人,他们没有华丽的鞋子和袜子。担水揭揭,指的是挑水的动作非常辛苦。在这里可能是用来表达那些辛勤劳作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风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区景色和农家生活的诗作,通过描绘五云山前的盘古树、六寺中的寂静与简朴、以及农民们艰辛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一幅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类生活的深入观察,传达出了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关注和维护意识。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