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止无端体本虚,今人尚论古谁如。
独缘腰懒回三径,敢冒贤名学二疏。
晚雨四山归鸟雀,独流千顷混龙鱼。
客情不为鹃声急,已定屏西木石居。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行止无端体本虚,今人尚论古谁如?
注释:行走和停留都没有明确的目的,本质是虚无的。现在的人还在争论古代的事情谁能比得上。独缘腰懒回三径,敢冒贤名学二疏?
注释:只是因为身体懒散不想回到那三间小路上,我敢于冒着有名望的名声去学习《二疏》。晚雨四山归鸟雀,独流千顷混龙鱼。
注释:傍晚时下起了雨,四周的山峦上归巢的鸟儿和雀鸟,而只有我的一江水在流动,仿佛一条龙和鱼。客情不为鹃声急,已定屏西木石居。
注释:客人的心情并不为杜鹃的叫声而急促,我已经决定住在屏风西边的木头石头房子里了。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心境和生活环境,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诗中“行止无端体本虚,今人尚论古谁如?”两句,诗人以虚无为题,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名利的看法。他认为,人们应该放下这些功利的追求,回归到自然之中,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的本质。
“独缘腰懒回三径,敢冒贤名学二疏?”这两句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个性。他不愿意为了名声而去追求那些看似荣耀的东西,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真实、自然的生活方式。他敢于挑战权威,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探索这个世界。
“晚雨四山归鸟雀,独流千顷混龙鱼。”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雨后的山谷中,鸟儿归巢,鱼儿游动,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安宁。这不禁让人想起诗人所追求的生活态度——一种简单、自然、平和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客情不为鹃声急,已定屏西木石居。”则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志向。他不会因为外界的喧嚣和诱惑而改变自己的初心,而是要坚守自己的信念,过一种简朴而又充实的生活。这两句也呼应了诗题中的“代柬”,表明诗人已经做好了离开的准备,即将开始新的生活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