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满清樽菊破霜,小春回首见秋光。
并生兰畹餐英尽,移入松轩话柄长。
韩潞衣冠倾洛社,皋夔黼黻绣虞裳。
江山岁晚空蓑笠,谁画渔樵共一堂。

社约和同会邓太守

酒满清樽菊破霜,小春回首见秋光。

并生兰畹餐英尽,移入松轩话柄长。

韩潞衣冠倾洛社,皋夔黼黻绣虞裳。

江山岁晚空蓑笠,谁画渔樵共一堂。

注释:

  1. 清樽:盛满了美酒的酒杯。菊破霜:菊花被霜打过。小春:农历二月,也作“小春”。秋光:秋天的景色。
  2. 并生兰畹餐英尽:在兰花丛中采摘花蕊吃。
  3. 移入松轩话柄长:把松树做成的伞搬到了书房。
  4. 韩潞:指东汉时的韩馥,他曾任冀州牧。洛阳社:东汉时期洛阳地区的士大夫集会,以结义为名,互相扶持。
  5. 皋、夔:都是古代贤臣名。黼(fǔ)黻(fú):古代礼服上绣有斧形与刀形图案。
  6. 虞裳:虞国君主的服装,这里用来比喻高贵身份的人。
    赏析:
    这首七言诗是诗人写给邓太守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邓太守的敬慕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以下是逐句解析:
    首句“酒满清樽菊破霜”,描绘了一个秋日饮酒的场景。诗人用“酒满清樽”来形容酒的丰盛,用“菊破霜”来表现菊花在寒露中绽放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
    第二句“小春回首见秋光”,诗人回忆起了春天的往事,感叹时间的流逝。这里的“秋光”既是指秋天的景色,也暗指人生如白驹过隙。
    第三句“并生兰畹餐英尽”,描述了在兰花园中采摘花蕊的情景。这里的“兰畹”指的是兰花盛开的地方,而“餐英尽”则表明了诗人对于美食的喜爱和珍惜。
    第四句“移入松轩话柄长”,则是说将松树做成的伞搬到了书房,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学问的热爱。
    第五句“韩潞衣冠倾洛社”,提到了韩馥,他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曾在洛阳地区建立了一个士大夫集会。诗人在这里用“倾洛社”来形容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六句“皋夔黼黻绣虞裳”,通过赞美贤臣皋、夔的形象,来隐喻邓太守的高洁品质。这里的“衮”和“黻”分别代表着古代礼服上的斧形和刀形图案,象征着尊贵和权威。
    最后一联“江山岁晚空蓑笠,谁画渔樵共一堂”,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渔樵”指的是渔民和樵夫,他们常常在一起劳作,相互帮助。而“共一堂”则意味着他们可以共享宁静的时光和美好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采摘、书房、贤臣等场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邓太守的敬慕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