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下多瑶草,白云山中开士老。
古拓空馀瘗鹤铭,新诗偶寄呼鸾道。
近闻结屋清溪阴,烟莎不剪莓苔深。
有时长啸倚岩石,木叶萧萧风满林。
短衣荷篑无人识,日采松花充午食。
藜杖归来及晚钟,前峰月照溪烟碧。

【注释】

白云:山名,在今四川峨眉县东南。多瑶草:山上多有瑶草。

开士:指道士或僧人,开士是他们的雅称。

瘗鹤铭:即《瘗鹤铭》,相传晋代道士许逊葬鹤时所撰的碑文。

新诗偶寄呼鸾道:指诗人偶尔写诗寄给友人。

结屋清溪阴:在清溪边结屋居住。

莓苔深:苔藓丛生。

萧萧风满林:风吹动树叶发出飒飒的声音。

荷篑:背负竹筐。

藜杖:用芦草做成的手杖,藜是一种草。

晚钟:傍晚的钟声。

前峰月照溪烟碧:山峰上月亮映照着溪边烟雾般的云彩,颜色碧绿。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五言律诗。诗中描绘白云山中景色,表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恬淡。全诗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令人心旷神怡。

首联:“白云山下多瑶草,白云山中开士老。”首句描绘了白云山脚下瑶草遍地的景象,第二句则表达了白云山中有一位开士长年隐居其中。开士,是指出家为尼或修道成仙的人。这里的“开士”指的是隐居山林中的道士或僧人。诗人通过描绘白云山的美丽风光和开士的隐居生活,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颔联:“古拓空余瘗鹤铭,新诗偶寄呼鸾道。”颔联承接上句,进一步描绘了白云山中的景物。这里提到了“古拓”,可能是指古代留下的碑文。而“瘗鹤铭”则是一种碑文的名称,据说是晋代道士许逊葬鹤时所撰的碑文。诗人通过对古碑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的记忆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诗人也将自己偶尔写的新诗寄给了隐居在此的友人,这种交流方式体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自由。

颈联:“近闻结屋清溪阴,烟莎不剪莓苔深。”颈联继续描绘了白云山中的景色,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这里提到了“结屋清溪阴”,表明有人在清溪边结屋居住,享受着山水之间的宁静。而“烟莎不剪莓苔深”则形容了苔藓丛生、烟雾缭绕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隐逸生活的独特魅力和美好环境。

尾联:“有时长啸倚岩石,木叶萧萧风满林。”尾联表达了诗人在山林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时而长啸于岩石之旁,时而欣赏着满林的木叶随风飘落,感受着大自然的韵味和气息。这里的“萧萧风满林”形象地描绘了风声在树林中回荡的情景,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觉。

整首诗以白云山为背景,通过描绘隐逸生活中的自然美景和文化活动,展现了隐逸生活的恬静与和谐。诗人通过对白云山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生动表达,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的安宁与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