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即滩声,溪山无限情。
亦知船不住,笑指石能行。
屡惜岩峦去,浑忘波浪惊。
从来幽阁里,夷险未分明。
【注释】
晓发:黎明出发。滩声:指江流激荡的声音。石能行:石头可以行走,形容水流平缓时的景象。夷、险:平坦和危险。明.杨慎《升庵经说·地理》:“夷者平也,险者险也。”
【译文】
早上出发就听到江流激荡的声音,溪山的情意无穷无尽。
我也知道船不会停在这里,笑指石头可以行走。
多次惋惜岩峦离去,却浑然忘了波浪的惊骇。
从古到今幽静的阁楼里,高低起伏没有分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水国风光图。
“晓发”,点出时间。“滩声”,指江流激荡的水声。“溪山无限情”,是说两岸的溪山充满了感情,仿佛在向行人招手。“亦知船不住”,船不停地前进,但诗人知道船是不会停留的,这既是一种对前途充满希望的乐观态度,也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笑指石能行”,这是诗人对自然的一种赞美,他看到了一种不同于常人的奇景。“亦”是副词,表示转折,“亦知”即不知道。“亦知船不住”,船不停地行进,但诗人不知道船会停在哪里。这是一种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也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独特见解。“笑指石能行”,这是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他看到了一种不同于常人的奇景。“亦知”是副词,表示转折,“亦知”即不知道。“亦知船不住”,船不停地行进,但诗人不知道船会停在哪里。这是一种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也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独特见解。“笑指石能行”,这是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他看到了一种不同于常人的奇景。“亦知”是副词,表示转折,“亦知”即不知道。“亦知船不住”,船不停地行进,但诗人不知道船会停在哪里。这是一种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也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独特见解。
第二联:“屡惜岩峦去,浑忘波浪惊。”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一次又一次地惋惜着岩峦的离去,却完全忘记了波浪的惊骇。这里,诗人通过对岩峦和波浪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同时,这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一方面,他渴望能够停留在岩峦中,享受宁静和安宁;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面对生活的波折和挑战,无法摆脱困境。这种矛盾和挣扎,使得诗歌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哲理性。
第三联:“从来幽阁里,夷险未分明。”
这句诗的意思是:从古到今,那些幽静的阁楼里,高低起伏并没有分清。这里的“幽阁”指的是一种高远、宁静的环境,而“夷险”则是指高低起伏的状态。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慨和赞美之情。他认为,自然景观虽然充满了变化与无常,但却有一种独特的美存在其中。因此,诗人希望能够深入其中,体验这种美的存在,而不是过于关注其高低起伏的变化。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他既感叹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又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担忧和不安。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