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梅
【注释】 同王忘机:和王忘机。忘机,即“陶弘景”,是晋代道教炼丹术的大师,隐居在句容(今江苏句容)。林子丘:即谢灵运。雨花台:又名朝天宫、石头城,位于南京东北的钟山南麓,是明初朱元璋为纪念其父亲朱五四而修建的。杨烟墓:指明代画家杨文骢之墓。杨文骢,字烟客,号雪庐,浙江嘉兴人,明代著名画家,尤擅山水、花卉及人物画,与戴进齐名。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末明初,作者与友人同游雨花台
留别杜生 樵川旅思久应残,未去遥知别事难。 渐有岁时生远梦,乍无朝夕共清欢。 山莺劝酒宜深听,春柳如人不忍看。 更尽须臾携手处,溪流正涨月光寒。 注释: 【樵川旅思久应残】樵川,指代旅途或他乡。旅思,旅途中的思绪。残,消逝、结束的意思。 【未去遥知别事难】“未去”指的是还没有离开,“遥知”是远远感知、猜测,“别事难”是指离别的事情很难办成或难以预料。 【渐有岁时生远梦】“渐有”表示逐渐有了
这首诗是王维在唐代开元末年(740年左右)创作的。它描绘了作者随友人伯敬渡漳河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的往昔时光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不觉朝从邺下过,更于薄暮渡漳河: 诗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从早晨开始从邺城出发,到了傍晚时分又渡过漳河。这里“邺下”指的是邺城,一个古代的重要城市,而“薄暮”则指傍晚时分,通常意味着一天即将结束。 2. 频询故迹情难减
【注释】 晓发:黎明出发。滩声:指江流激荡的声音。石能行:石头可以行走,形容水流平缓时的景象。夷、险:平坦和危险。明.杨慎《升庵经说·地理》:“夷者平也,险者险也。” 【译文】 早上出发就听到江流激荡的声音,溪山的情意无穷无尽。 我也知道船不会停在这里,笑指石头可以行走。 多次惋惜岩峦离去,却浑然忘了波浪的惊骇。 从古到今幽静的阁楼里,高低起伏没有分清。 【赏析】
暂得清言到夜分,逢迟别促思纷纷。 庭前一片高梧影,明月来时即似君。 注释: 暂得清言:偶尔听到一些高雅的言论。 逢迟别促:分别来得又快又迟。 庭前一片高梧影:梧桐树叶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皎洁明亮。 明月来时即似君:月亮出来的时候,仿佛是与自己相见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诗人在白门同友夏坐茂之斋头话别时,偶得清言,聊以慰藉,但心中却充满了深深的离愁别绪。他看到庭院前的一棵高大的梧桐树
注释: 有客同舟月正明,闲吹玉管思徘徊。 数声只在霜篷里,却似江头寒雁哀。 赏析: 首句“有客同舟月正来”,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明月高照,客人与作者在船中共赏明月。 次句“闲吹玉管思徘徊”,客人在月光下悠闲地吹奏玉管,似乎在沉思或徘徊。这里的“玉管”可能是一种乐器,也可能是指月光。 第三句“数声只在霜篷里”,描述了客人吹箫的声音在船篷中回荡,仿佛是寒霜中的声响
注释:虽然身在繁华的城市,但我就像山中的隐士一样清静,我清理了斋房的杂物,用木石来装饰它。我在这里坐卧,内心感到十分遥远,月光先照满床的书籍。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繁华都市却能保持高洁心境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诗中“清斋”指的是清洁简朴、不事奢华的居室,“木石”则指自然朴素的装饰,体现了诗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念
送裴二还家 自然畏秋色,岂可视归人。 此际犹家信,何时非客身。 淡云行水次,寒月过江津。 嘱尔无他事,为余慰老亲。 注释: 1. 自然畏秋色:自然界对秋天的景色感到畏惧。 2. 岂可视归人:难道可以只是看着归家的人? 3. 此际犹家信:在这个时候,还有家书传来。 4. 何时非客身:什么时候不是客人的身份? 5. 淡云行水次:淡淡的云彩在水面上行走。 6. 寒月过江津:寒冷的月光越过江口。 7
【注释】 忽见平安字:突然看到家书。 封题是老亲:信封上的寄件人名字是老亲人。 自惊为客久:自从离家以来,时间已经很长了。 不敢述家贫:因为贫穷不敢告诉家人。 松菊纵多故:即使菊花和竹子(代表高洁的品格)有很多困难,但自己仍然坚持不屈。 路途惟一身:在路途中,只有我一个人。 临风应不尽,还问寄书人:面对着风吹动的书页,我的心情不能尽述,只能问候给寄书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家书的诗
第一首: 碧水照多思,舟中余有春。 碧绿的水面映照着诗人的许多思绪,坐在船舱里仿佛还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注释: - 碧水:指清澈的水。 - 照:映照。 - 多思:许多的思念。 - 舟中:船上。 - 余:保留下来的意思。 - 有春:感到春天的气息。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春天美景的欣赏。通过对碧水、春意、岸边草地和渡江人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