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下树为烟,抔土于今已一年。
亦有催妆旧时客,同来酹酒晚风前。
【注释】
同王忘机:和王忘机。忘机,即“陶弘景”,是晋代道教炼丹术的大师,隐居在句容(今江苏句容)。林子丘:即谢灵运。雨花台:又名朝天宫、石头城,位于南京东北的钟山南麓,是明初朱元璋为纪念其父亲朱五四而修建的。杨烟墓:指明代画家杨文骢之墓。杨文骢,字烟客,号雪庐,浙江嘉兴人,明代著名画家,尤擅山水、花卉及人物画,与戴进齐名。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末明初,作者与友人同游雨花台,登临吊唁杨文骢墓时所作。诗人追怀历史,感慨万千。全诗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寓情于景之中,意境清雅超脱。
首句“雨花台下树为烟”写景。这里雨花台的树木被细雨淋得蒙蒙一片,仿佛烟雾笼罩着整个雨花台。雨花台,在南京城南钟山南麓,东晋时开凿,相传有花如散如烟而得名。诗人用“雨花台”来代指南京,既点明了地点,又烘托了气氛。
第二句“抔土于今已一年”,抒发感慨。这里的“土壤”,指的是杨文骢的坟墓,因为诗人曾对杨文骢的死表示过哀悼之情,所以用“抔土”来代指他的坟墓。诗人感叹时光荏苒,一晃又是一年过去了;而杨文骢的坟墓却仍然屹立在那里,无人问津,真是凄凉可悲啊!
第三句“亦有催妆旧时客,同来酹酒晚风前。”回忆往昔,表达友情。这里的“催妆”,是指古代女子出嫁时的仪式,新郎新娘要一起到女家迎娶新妇;而“酹酒”则是古人祭祀时的一种仪式,用酒向神献祭。诗人回忆起当年与友人一同来到杨文骢的墓地,为他举行祭祀仪式的情景。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往事,直到夜幕降临,晚风吹拂着大地,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杨文骢的怀念之情以及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花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高尚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