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厓波荡撼乾坤,龙战曾看拥至尊。
一日未亡犹正统,普天何处不中原。
残营尚带孤栖恨,濒海难销报国魂。
夷夏升沉还此地,万山愁黛向黄昏。
【注释】
涯门:指今浙江舟山群岛中的定海县。龙战:指明末农民起义军与清军在舟山一带的战役,后泛指抗清斗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之一,其时明朝已亡,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仍然尖锐地存在,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虑,表达了他坚持战斗到底的决心。
首联写舟山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东南门户。这里用“两厓”来代舟山群岛,“波荡撼乾坤”,形容其地势之险,“龙战”、“至尊”则暗寓了抗清斗争的艰巨性和正义性,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抗击外侮的坚强意志。
颔联写明末农民起义军与清兵在舟山一带进行殊死战斗,虽然失败,但英勇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称颂。诗人认为,尽管明朝已经灭亡,但是只要天下还有汉族人,就没有改变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普天之下都是中原,表明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颈联写诗人站在海边,目睹战争留下的残迹,深感报国的壮志未酬。这里的“孤栖恨”既指自己的处境,也暗示着当时人民的痛苦。
尾联写舟山地区历来是夷夏升沉的地方,现在更是如此。万山愁黛向黄昏,描绘出一幅凄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译文】
两山巍峨波涛汹涌震撼乾坤大地,当年农民起义军曾在这里拥立皇帝。
一天没亡国仍属正统王朝,普天之下何处不是中原大地。
残营尚留下被敌人占领时的悲恨,濒临大海难以消磨掉为国捐躯的魂灵。
夷夏的升降沉浮还在这里进行,群山愁容向暮色中投去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