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昔人曾望气,我登危槛独悠然。
灵洲尚抱千重郁,名世谁生五百年。
欲起鱼龙惊日月,不随风雨变山川。
如何几个穷朋友,想住鳌溪去学禅。
【注释】
《望气楼》,一作《望海楼》。
①望气:传说中古代帝王观察天上的云气,以预测吉凶。这里指仙人或神仙所居之处。②危槛:高高的栏杆。③灵洲: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岛屿。千重郁:重重的云雾。④名世:在历史上有名。⑤鱼龙:神话中的龙和鱼。⑥鳌溪:即鳌山溪。相传晋人张华曾游此,登崖观海,见大鱼腾踊于水,遂建鳌峰寺于此,后改名为鳌溪。⑦禅:佛教禅宗的简称。⑧穷朋友:贫苦的朋友们。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据宋·赵汝谈《侯鲭录》卷五记载,北宋初年,有位叫李处权的人,因得罪了权贵,被贬到福建汀州(今福建长汀)任通判。他来到汀州后,看到当地百姓生活贫困,便想通过修桥铺路、救济穷人等方法来改善民生,但收效甚微。有一天,他来到望海楼上,看到远处海天相接的地方有一座山峰,山头云雾缭绕。于是他便写了这首诗。
首联写望海楼之景。“此地昔人曾望气,我登危槛独悠然。”诗人站在望海楼上,遥望远方,只见海天一色,茫茫一片,而那座云雾缭绕的仙山就在前方。诗人感慨地说:“这里真是仙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啊!”于是诗人登上望海楼,放眼望去,只见远处那座山峰云雾缭绕,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诗人登上望海楼,眺望着远方的山水,不禁感叹道:“这真是仙境啊!”于是诗人便在望海楼上留下了这首诗。
颔联写望海楼之景。“灵洲尚抱千重郁,名世谁生五百年。”“灵洲”即仙人居住过的岛屿,“千重郁”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是仙人的家园。而“名世谁生”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诗人在这里写道:“这座灵洲还紧紧地拥抱着千重云雾,而在历史上又有多少名人诞生呢?”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悟。
颈联写望海楼之景。“欲起鱼龙惊日月,不随风雨变山川。”“鱼龙”代指风云雷电,“日月”代表天地万物。诗人在这里写道:“如果我想引起风云雷电的变化,就会惊动天空中的日月星辰;但我却不会随风逐雨而改变山川的面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之心。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想要像仙人一样超然物外、独立于世界之外的生活态度。
尾联写望海楼之景。“如何几个穷朋友,想住鳌溪去学禅。”“几个”指的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诗人在这里写道:“你们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都想住在这座鳌溪边去学习禅宗吧?”诗人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禅宗文化的向往。
整首诗以望海楼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悟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同时,诗人也借助诗歌的形式,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