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阴气落郊原,当槛梅花反觉温。
谁解辟寒清似玉,却疑衰白老于园。
身仍处子初临月,心乃层冰未托魂。
陋巷有天春亦到,不劳车马问柴门。
诗句:一边阴气落郊原,当槛梅花反觉温。
译文:
阴气从天边降落在郊外的原野上,而梅花在栏杆边却感受到了温暖的气息。谁能理解这种清寒的芬芳,就如同白玉般的纯净;我却怀疑自己的容颜已经衰老,如同在园中的老树一般。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梁以壮所写《西园书屋梅花盛开》中的一首。诗人用“一边阴气落郊原”开篇,营造出一个寒冷的气氛,然后突然转换到温暖的场景——当栏的梅花。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梅花的坚韧和高洁,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期待。
第二句“谁解辟寒清似玉”,诗人询问是否有人能理解这股清寒之中蕴含的纯洁和美好。这里的“谁解”既是对外界的疑问,也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探寻。而“清似玉”则是对梅花特质的高度概括,它不仅仅是颜色上的洁白,更是品质上的高洁和纯净。
接下来的“却疑衰白老于园”,则是一种更深的情感体验。诗人通过自我怀疑,表达了自己对衰老和年华流失的无奈和感慨。然而,在诗的后半部分,“身仍处子初临月,心乃层冰未托魂”中,诗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力量。这里,“处子”指的是处女,象征着纯洁和年轻;而“初临月”暗示着新生和开始。同时,“层冰未托魂”则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坚韧和不屈,仿佛心中的冰雪尚未消融,依旧坚定和有力。
最后一句“陋巷有天春亦到,不劳车马问柴门”,则是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即使身处简陋的小巷之中,但依然能享受到春天的到来,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这种生活态度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和表达。
这首诗通过对比、设问、比喻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态度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它不仅是一次对春天的颂歌,更是一次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