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萧萧大野间,单于猎火照秋山。
坐令鸣镝侵周甸,不见封泥守汉关。
郡邑疮痍嗟正苦,边庭供饷转多艰。
九重已命嫖姚将,为报苍生一解颜。

《庚戌八月虏变》是明代诗人梁有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庚戌八月虏变,白草萧萧大野间,单于猎火照秋山。    
坐令鸣镝侵周甸,不见封泥守汉关。    
郡邑疮痍嗟正苦,边庭供饷转多艰。    
九重已命嫖姚将,为报苍生一解颜。    
  1. 诗句原文
  • 首联: 庚戌八月虏变
  • 颔联: 白草萧萧大野间,单于猎火照秋山。
  • 颈联: 坐令鸣镝侵周甸,不见封泥守汉关。
  • 颈联: 郡邑疮痍嗟正苦,边庭供饷转多艰。
  • 尾联: 九重已命嫖姚将,为报苍生一解颜。
  1. 逐句翻译
  • 白草萧萧大野间,单于猎火照秋山。:在广阔的荒野中,草木丛杂,单于(指北方的胡人首领)在火光照耀下狩猎,射向秋天的山峰。
  • 坐令鸣镝侵周甸,不见封泥守汉关。:由于胡人的入侵,使得边疆的防御力量减弱,无法守护住汉朝的边关。
  • 郡邑疮痍嗟正苦,边庭供饷转多艰。:郡县受到战争破坏,百姓生活困苦;边境地区的物资供应更加困难。
  • 九重已命嫖姚将,为报苍生一解颜。:皇帝已经命令勇敢的将军出征,希望他们能为国家和百姓带来和平与安宁。
  1. 关键词注释
  • 庚戌八月: 农历八月,古代对月份的称呼。
  • 虏变: 胡人入侵的变故。
  • 白草萧萧: 指草原上的草丛随风摇曳的声音,形容环境的荒凉与悲壮。
  • 单于: 匈奴首领的称号。
  • 猎火: 打猎时使用的火把或火堆。
  • 鸣镝: 一种用金属制作的箭头,发出尖锐的响声。
  • 郡邑: 指州县的行政区划单位。
  • 疮痍: 比喻战争带来的创伤。
  • 苍生: 普通百姓。
  • 戍边: 守卫边疆。
  1.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国家对英雄的期望和信任。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战争状态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以及对英勇将士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关注与担忧。
  2. 历史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北方的胡人(即后来的蒙古族)时常南下侵犯中原地区,给中原王朝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困扰。梁有誉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他对于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生活有着深切的感受,因此写下了这首反映战争残酷和个人情感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