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烟岚路欲迷,山樱落尽见鼯啼。
林藏宿雨诸溪长,峡束长江万木低。
野老移家依碧嶂,松门无路访丹梯。
漂零却忆当年事,一曲劳歌越水西。
这首诗是诗人在桐庐道中即景抒情之作。全诗以“迷”字领起,用“山樱落尽见鼯啼”来表现烟岚迷径、日暮途穷的意境;“林藏宿雨诸溪长,峡束长江万木低”,则描绘了山间雨后的景色;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对当年往事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逐句解读:
首联:“日暮烟岚路欲迷,山樱落尽见鼯啼。”
“日暮烟岚”指的是日落时周围的烟雾缭绕的景象,增添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路欲迷”则表达了诗人在日暮时分迷失方向的困惑和无奈。
“山樱落尽”暗示春天的结束,樱花已落,增添了一种萧瑟之感。
“见鼯啼”指在山中听到了鼯鼠的叫声,这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在这个背景下,它似乎也带有一种哀愁的情绪。
颔联:“林藏宿雨诸溪长,峡束长江万木低。”
“林藏宿雨”意味着树木之间积满了雨水,显得湿漉漉的。
“诸溪长”可能是指溪流因为积水而变得很长。
“峡束长江”描述的是峡谷将长江束缚住,使得河流弯曲。
“万木低”则形容由于水位上升,许多树木都低垂下来,给人一种压抑感。
颈联:野老移家依碧嶂,松门无路访丹梯。”
“野老移家”指的是远离家乡的人移居到了山上。
“依碧嶂”意味着他们在依傍着青山建造房屋或定居。
“松门无路访丹梯”则可能是指通往山顶的道路被郁郁葱葱的松树覆盖,难以到达。这也可能象征着隐居的生活,与世俗隔绝。
尾联:漂零却忆当年事,一曲劳歌越水西。”
“漂零却忆当年事”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异地,却时常回想起过去的事情。
“越水西”可能是指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也可能是指越剧的发源地。这里既可能是指地理上的越州,也可能是指文化上的越剧。
“一曲劳歌越水西”意味着通过唱越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回忆。这里的“劳歌”可能是指劳作之余的歌声,也可能是指劳动人民的歌曲,反映了诗人对故乡和文化的深情怀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桐庐道中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如“山樱落尽见鼯啼”、“万木低”等,使景物更加鲜活,富有动态感。同时,诗歌也蕴含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旧情绪,让人不禁想起自己曾经的过往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