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飘泊子,不作石门游。
何事春将暮,归帆信夜留。
明沙开素练,绝巘舞苍虬。
编诗能载酒,寻盟可狎鸥。
濯露襟逾迥,烟空界欲浮。
便堪乘小筑,吾拟借灵洲。

归舟宿石门

十年飘泊子,不作石门游。

何事春将暮,归帆信夜留。

译文:

我漂泊了十年,没有到过石门游玩;为什么?是春已将晚,归船要留宿在夜晚。

明沙开素练,绝巘舞苍虬。

编诗能载酒,寻盟可狎鸥。

濯露襟逾迥,烟空界欲浮。

便堪乘小筑,吾拟借灵洲。

注释:

(一)归舟宿石门:石门山在今浙江萧山西南。据《吴地记》载:“石门山在钱塘县南,去县五里,有石阙,相传秦始皇所造也。”唐时,此山为越州观察使李皋所辟。

(二)十年飘泊子,不作石门游:诗人说自己漂泊在外已有十年之久,没有到过石门游玩;为什么?是因春已将晚,归船要留宿在夜晚。

(三)何事春将暮,归帆信夜留:为什么?是春天快要结束,归船要留下来。

(四)明沙开素练,绝巘舞苍虬:明亮的沙滩上铺着白绸般的绢纱,陡峭的山峰像蛟龙在舞动。

(五)编诗能载酒,寻盟可狎鸥:能编写诗歌来载酒,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亲近大雁。

(六)濯露襟逾迥,烟空界欲浮:在洗涤露水的衣服后,感到更加超然和清高;在空旷无物的世界中,觉得仿佛在漂浮。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归途山水的诗。全诗可分为四联,第一联总写归舟夜宿的情景;第二联写春将尽而归心似箭;第三联描写江上的景色;第四联抒发作者归隐的愿望。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意深长。

【解析】

首联“十年飘泊子”点出自己长期漂泊在外,不安定的生活状况;“不作石门游”,则表明自己虽想归隐,但仍未找到归宿之地,依然四处飘泊。“何事春将暮,归帆信夜留”,两句紧承首联而来,以反问的形式,写出自己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春将暮,归帆信夜留,说明自己虽有归隐之心,但因春将尽,故只能留下,无法成行。

颔联“明沙开素练”,描写江面上的美景;“绝巘舞苍虬”,描绘峭壁之上的大雁飞翔之景。“明沙”“绝巘”都是对景物的详细描绘,“开素练”“舞苍虬”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雁飞翔之姿。这两句诗既写景又抒情,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颈联“编诗能载酒,寻盟可狎鸥”,诗人用典,以“编诗”喻指隐居生活,“寻盟”则暗指结社,即结庐于山林、渔樵共乐之意。诗人以“载酒”、“狎鸥”来表达自己归隐后的生活情趣。这里的“载酒”并非真的饮酒,而是以酒代饮;“狎鸥”也不是真的戏水嬉戏,而是以鸟代乐。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现出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

末联两句“濯露襟逾迥,烟空界欲浮”,写自己面对广阔的江面,心胸豁然开朗,仿佛超然物外,飘飘欲仙。这里的“濯露襟”指的是诗人洗涤衣襟的动作,象征着自己洗去世俗的羁绊,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而“逾迥”“欲浮”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超俗脱尘的心境。最后两句“便堪乘小筑,吾拟借灵洲”则表明自己已经做好了归隐的准备,渴望能够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并想象着自己能够成为仙人般的存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的厌倦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归途所见所闻所感,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融入其中,使整首诗洋溢着浓郁的诗意。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等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充满美感又富有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