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不堪风雨作,公馀铃阁白徘徊。
更无好典登高去,却有同年访旧来。
诗写风流笺绚锦,酒浇磈儡鼓喧雷。
湘帘暝色催红烛,绝胜龙山落帽回。

【注释】

①九日:即重阳节。古人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登高饮酒,故称“重阳”。②不堪:难以忍受或不能承受。风雨作:风雨交加。③公馀:指公余之暇,闲暇之余。④却有同年:这里指的是同辈的朋友。⑤磈儡鼓:用槌击打而发声的乐器。⑥湘帘:指窗帘子,此处泛指帷幔。⑦龙山落帽:典出《晋书·王羲之传》,东晋时期,大将军桓温带兵北伐,征召王羲之为参军。出发前,王羲之在江边与朋友告别,他脱下帽子,在头上猛击,帽落地上时发出声响。桓温问他为何如此,王羲之说:“这是使帽不沾尘土。”后来人们就用“落帽”来比喻脱帽、摘冠、弃官等事,表示辞官归隐的意思。⑧绝胜:比…好得多。⑨龙山:指晋代王羲之曾到过的会稽郡的山水名胜地,后用来泛指名胜地。⑩磈儡(zhuōliú):一种打击乐器。

【赏析】

此词为重阳节作者所做。词的上片描写了雨中登高,下片写了访旧。全词以雨天登高和访友两景为主,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上片首二句点明了时节,重阳节遇上了下雨,天气不佳是登高的阻碍。三、四句说因风雨而作,公余之暇只能徘徊在铃阁中。下片写访旧,五、六句说没有好典可登高,只好拜访旧友;七、八句写宴饮之事,诗笺绚烂,酒浇磈儡,鼓声喧雷。最后两句写宴饮之后回家的情景,湘帘的红烛被夜色催得更快地燃烧,比得上龙山落帽时的情景。

全词写雨中登高和访友两景,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