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翁衣绣肃南都,玄武湖头剑影孤。
有子联芳如二宋,传家应不愧三苏。
鹄立兰台同进卷,雁行枫陛听传胪。
倚门人望书频寄,忠孝齐称大丈夫。

【注释】

①董氏:指董其昌。董其昌(1555-1636),初名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青藤道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著名书画家。“吴门画派”创始人。

②肃南都:即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肃,恭敬;南都,古称南京;二宋:指苏轼、欧阳修;三苏:指苏轼、苏辙、苏洵。

③鹄立兰台同进卷:鹄,大鸟,比喻贤者。兰台,汉代御史府署,因汉御史府在兰台,故称。进卷,考试中举后上京参加殿试。

④雁行枫陛听传胪:雁行,排列整齐;枫陛,皇宫的台阶。传胪,皇帝宣唱应试进士名单时的一种礼仪。传胪,是古代一种由朝廷宣唱新科进士名字的礼仪形式。

⑤倚门人望书频寄:倚门,靠在门口,形容期待;望,盼望;书频寄,指书信频繁。

⑥大丈夫:旧时常用语,指有本事、能担当重任的人。

【赏析】

此诗作于董其昌赴南京会试之前,勉励董氏兄弟以功名显扬,为父兄争光。

首联写董其昌赴南京会试,身披锦袍,神情庄重。玄武湖头剑影孤独。玄武湖是南京的一个著名景点,这里以玄武湖比喻董其昌的孤傲性格,而剑影则喻指他高超的武艺和坚贞不屈的气节。(玄武湖)是南京的一个著名景点。此处用玄武湖象征董其昌,暗喻他孤傲的性格。“剑影”象征着他高超的武艺和坚定的意志。

颔联称赞董其昌的儿子与宋代两位文学巨匠(苏轼、欧阳修)相比毫不逊色,并认为他的后代将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董其昌的儿子才华横溢,足以与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和欧阳修相媲美。这种评价既表达了对董其昌家族文化传统的尊重,也寄托了对他儿子未来成就的期望。

颈联描绘了董其昌及其兄弟参加殿试的情景。他们在考试过程中表现出色,如鸿鹄般高飞,令人瞩目。而在殿试的过程中,他们像雁群一般整齐划一地排队等候宣读考中的名单,体现了他们谦逊谨慎的态度和良好的品行。

尾联表达作者对董其昌及其家人的赞赏之情。作者认为,董其昌及其家人不仅在学问上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品德高尚,堪为楷模。他们的行为举止和书信往来都体现出他们对家庭的忠诚和对社会的责任。因此,作者鼓励董其昌及其家人继续努力,为家族增光添彩,成为真正的大丈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