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坟上坐吟风,漂母矶头奠酒钟。
眼力还高萧相国,能于饿莩识英雄。

【注释】

1、刘伶:东汉末年著名的狂士,酒中仙。相传他常在醉酒后裸体裸足在泥水里行走,被人们称为“醉鬼”。2、萧相国:汉初开国功臣萧何的封号。3、饿莩:饿死的人。4、识英雄:辨别英雄。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对汉代名臣萧何以赞颂,来抒发自己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全诗语言平实,但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渴望社会进步的思想感情。

“漂母祠”是纪念汉代贤相萧何的祠堂,位于陕西咸阳。萧何是西汉开国元勋之一,曾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朝。他的忠心耿耿,为后世所景仰。

首句以刘伶坟上吟风为引子,写诗人在刘伶墓前感慨万千。刘伶是东汉时的一位狂人,传说他经常喝得烂醉而裸体而行。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刘伶的形象,表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敬仰之情。

第二句则从另一个角度来描绘萧何的形象。据说,萧何曾在贫困时受到一位名叫漂母的老妇人周济,这位老妇人后来还专门为此事立了一座祠堂,以示纪念。这里的“漂母矶头奠酒钟”形象地再现了这一历史事件,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那位老妇人的感激之情。

第三句则是诗人的议论。他用“眼力还高萧相国”来形容自己的洞察力和眼光独到。他认为像萧何这样的历史人物,虽然已经离世多年,但他的精神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同时,他也认为现在的人们应该能够识别出那些真正有才能的英雄人物,而不是盲目地追随世俗。

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期望。他希望人们能够珍惜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

整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希望人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