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薜荔二千银,买得中原万里尘。
纵有龙鳞长风雨,不知艮岳属何人。

读宋史二绝·其一

一株薜荔二千银,买得中原万里尘。
纵有龙鳞长风雨,不知艮岳属何人。

注释:

  • 薛荔(píng):一种常绿藤本植物,多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
  • 银:这里指金钱,用以比喻购买的财物或地位。
  • 中原:古代对中国的称呼,特指黄河流域一带。
  • 龙鳞:比喻权位或势力,象征权力和地位。
  • 风雨:这里指乱世或动乱时期,也比喻政治上的风波和挑战。
  • 艮岳:古代帝王修建的一种大型园林建筑,常用来象征个人的权势和富贵。

译文:
一株薜荔树开出了两千两白银的花,用这些财富买到的只是中原大地上的尘埃。纵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也不知道这个权力和地位最终归谁所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咏古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展望。首先,诗人通过“一株薛荔”和“两千银”这两个形象的描绘,巧妙地暗示了南宋时期北方民族南侵,使得中原大地一片荒凉,象征着国破家亡的惨状。随后,诗人转而以“买得中原万里尘”为引子,表达了自己虽然用尽手段想要收复失地,但最终也只能是徒劳无功。这里的“买得”和“万里尘”两个词组,既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无力回天的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纵有龙鳞长风雨”一句,诗人借用了“龙鳞”这一意象,寓意着尽管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终究难以抵御时代的风云变幻。这里的“长风雨”既是对乱世动荡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对历史兴衰无常的感慨。最后的“不知艮岳属何人”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权力归属和个人命运的追问,暗示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个人如何努力,都难以阻挡历史的进程。

这首诗通过对“南宋时期”“中原大地”“龙鳞”等关键词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同时,诗人在表达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使得这首七言绝句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