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老妪初惜扇,得价重来不与书。
我怪右军胸次隘,随求随与又何如。

【注释】

道中索书者甚夥:在旅途中,有很多索要书信的人。

有涉水攀舷拜求者:有些是冒着生命危险,攀着船的舷边拜求。

索恳至者:索要诚恳而得到我应允的人。

余皆执笔应之:我全部拿起笔来回应他们。

至河西务将登陆:到达河西务将要登陆的地方。

将:将要。

又:又。

十纸:十张信纸。

既为书作四句:已经写了四句话。

自笑云:笑着说。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在旅途中所经历的事情,他在路上遇到许多索求书信的人。其中有些是冒着生命危险,攀着船的舷边拜求,有的则是索要得很诚恳,得到作者的应允后就高兴地离去了,这些行为都深深地打动了他。因此,当他到达河西务将登陆的地方时,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他对这些人的感受。

首句“道中索书者甚夥”点明题意,说明诗人在途中遇到了很多索求书信的人。颔联“有涉水攀舷拜索恳至者余皆执笔应之至河西务将登陆而舟师又以十纸请予既为书作四句自笑云”,诗人详细描绘了这些索求者的行为,以及诗人对这些行为的感想。颈联“山阴老妪初惜扇,得价重来不与书。我怪右军胸次隘,随求随与又何如”,则通过具体人物和事件,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看法。

尾联“山阴老妪初惜扇,得价重来不与书。我怪右军胸次隘,随求随与又何如。”诗人通过描述两个场景,来表现自己对这种行为的反感和不满。首先,他提到山阴老妪初次爱惜扇子,但却不愿意出售,这种吝啬的行为让人感到可耻。其次,他批评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胸襟狭窄,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死活。最后,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这些人的行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行为的不屑和鄙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