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厨中涤斋钵,窃□饕残苟为活。蓬头垢面欺俗流,还赖丰干一饶舌。
君不闻稷也亦弃儿,伊谁拾得之。后世烝民饱粒食,却事荒唐佞禅伯。
滔滔无计障奔澜,令我抚图三叹息。

【注释】

香积厨:佛教寺院中供僧人食用的素食斋饭。

涤斋钵:洗掉斋饭的碗。

窃□饕残苟为活:偷偷地吃剩菜剩汤,勉强维持生计。

蓬头垢面欺俗流:形容贫寒潦倒、蓬头垢面的僧人。

丰干:指惠能大师,唐代高僧。

君不闻稷也亦弃儿:你难道不知道后稷也是被抛弃的孩子吗?后稷是周朝的始祖,他的母亲因无子而被迫丢弃他,但后来他却成为一代圣君。此处以稷为比,意在强调僧人即使出身贫贱,也能通过修行成就大业。

伊谁拾得之:是谁把他找到的呢?

后世烝民饱粒食:现在的人们都能吃饱饭。

却事荒唐佞禅伯:却去追随那些荒诞的和尚们,信奉那些佞佛的人。

滔滔无计障奔澜:滔滔不绝的议论,无法阻挡汹涌的洪水。比喻议论纷纷,不能解决问题。

抚图三叹息:用手抚摸着地图,不停地叹息。

【赏析】

《寒山拾得歌》,是一首描绘贫僧生活的诗作。全诗以寒山和拾得两位僧人的对话形式展开,通过对他们的言行举止的描述,揭示了僧人内心的苦楚以及对世俗世界的不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社会的批判。

首联“香积厨中涤斋钵,窃□饕残苟为活”,描述了寒山和拾得在香积厨中洗涤碗筷的情景。这里的“香积厨”指的是佛教寺院中的厨房,用于供僧侣们用餐。寒山和拾得作为僧人,他们在这里洗洁自己的饭碗,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们依然坚持修行。这里用“窃□饕残”来形容他们偷吃剩菜剩汤的行为,虽然这种行为显得有些无耻,但却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现实的妥协。同时,“苟为活”也暗示了他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种种努力。

颔联“蓬头垢面欺俗流,还赖丰干一饶舌”,进一步描绘了寒山和拾得的形象。他们虽然身处尘世,却仍然保持着僧人的身份,不被世俗所迷惑。然而,他们的外表看起来十分邋遢,甚至可以说是“蓬头垢面”。这种形象与世俗人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产生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尽管如此,寒山和拾得仍然依靠丰干的教诲来指导他们前行的道路。这里的“丰干”指的是唐代高僧惠能,他的言行举止对寒山和拾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颈联“君不闻稷也亦弃儿,伊谁拾得之”,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后稷是周朝的始祖,他曾经被抛弃过,但他最终成长为一代圣君。这里的后稷被比喻成寒山和拾得这两位僧人,他们虽然出身低微,但仍然有着追求真理的执着。诗中还提到“伊谁拾得之”,意味着是别人帮助他们找到了出路。这既体现了对寒山和拾得的赞扬,又暗示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尾联“后世烝民饱粒食,却事荒唐佞禅伯”,则转向了对世俗世界的批判。诗人指出,现在的社会已经变得繁荣昌盛,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然而,他们却沉迷于各种迷信行为,追逐着荒诞的和尚们,信奉那些佞佛的人。这种盲目的信仰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和精神文明的缺失。

整首诗通过对寒山和拾得的生活描写,展现了僧人面对世俗世界的困境和挑战。同时,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判态度。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首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