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雁南来天水窄,百岁风沙喑南国。
王郎席帽大于筛,却与风沙作强敌。
援毫写出玉精神,依旧江乡好颜色。
春去春来花不飞,任他骑马吹羌笛。

诗句释义

1 白雁南来天水窄:这句描述的是一只白色的鸟(雁)向南飞翔,由于天边的水较窄,使得飞行显得困难。这里的“天水窄”形象地描绘了天气的寒冷和水域的狭窄。

  1. 百岁风沙喑南国:这里表达了一种长期受到风沙影响,声音被遮蔽的感觉。百岁的时间跨度意味着这种影响是持续而深远的。”喑”在这里表示声音被遮蔽或消失。
  2. 王郎席帽大于筛:王郎指的是王羲之,他以其才华横溢著称,他的帽子比一般的筛子还要大,形容其才气非凡。
  3. 却与风沙作强敌:虽然面对风沙,但王羲之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风采,与恶劣的环境对抗。”强敌”表明了王羲之不屈的精神。
  4. 援毫写出玉精神:这里用”援毫”即拿起笔,”写出”即创作出,”玉精神”比喻文章或作品像玉一样珍贵。这一句赞美了王羲之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和美感。
  5. 依旧江乡好颜色:尽管身处南方的江乡,王羲之依然保持着他北方的文采和风格。这里的”颜色”指文采或风格。
  6. 春去春来花不飞:春天过去,花朵依然不凋谢,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7. 任他骑马吹羌笛:不管外界如何变化,王羲之都不受这些外部因素影响,继续他的文人生活。”骑马吹羌笛”是一种传统的娱乐活动,这里用作象征性的描述,表达出王羲之对于个人生活的态度和对外界变化的超然。

译文

白色的大雁向南方飞去,天边的水很窄,百岁的风沙声在南国被掩盖。
王羲之(王郎)的帽子比一般筛子还大,却能与风沙抗衡。
他用毛笔书写出如玉般珍贵的精神,他的文采依然像江乡那样鲜艳。
无论春天过去还是回来,花朵始终不落,展示着生命的坚韧。
不管外界如何变化,王羲之都不受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继续他的文人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结合,展现了作者对王羲之的赞赏及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理解。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人的品质和态度。王羲之的才华与坚韧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上,也体现在他对生活的独到理解和超然态度上。整体而言,诗歌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重视内在修养的人生哲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