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向宾州,行止不可测。
亭午抵迁江,逮晓发不得。
邑戍两空宇,传舍四徒壁。
野火明山椒,寒城坐幽寂。
蕉花宛含丹,相对日再赅。
营营三四吏,鸠夫醉所适。
眷有儒衣冠,送迎到郊域。
要治旷官僚,岂独行者惕。
盖亦念所重,况此邻反侧。
寄语当路人,勿诿地荒僻。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圈定答题区间;接着要结合题目所给材料和诗歌本身,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要组织语言,将答案表述完整,注意字数限制。

  1.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整体理解诗歌大意。“迢迢向宾州,行止不可测。”这句的意思是说:我向客居的宾州进发,行程难以预测。“迢迢”是遥远的样子,“行止不可测”即“行踪难测”,说明诗人在旅途中,行动难以预知。“亭午抵迁江,逮晓发不得。”这句的意思是说:到了正午才到迁江,天一亮就急忙出发。“亭午”指中午,“逮晓”指天刚破晓,“发不得”即“不能出发”。这句表明诗人抵达迁江后,因天色已晚,来不及出发。“邑戍两空宇,传舍四徒壁。”两句的意思是说:县城中的军营已经无人看守,驿站里四处都成了空房。这两句写自己到达宿县后的情景。“邑戍两空宇”意思是说:宿县的军营已经无人看守,“传舍四徒壁”意思是说:驿站里的房屋都成了空屋。这两句写自己到达宿县后的情景。“野火明山椒,寒城坐幽寂。蕉花宛含丹,相对日再赅。”两句的意思是说:野火烧红了山椒树,寒气弥漫的城池显得异常寂静。而蕉花又像丹红一样鲜艳,彼此面对时太阳又照了一次。这几句写诗人到达宿县后的所见。“野火明山椒,寒城坐幽寂。”“野火”指野草燃烧,这里借代宿县的大火。“山椒树”指宿县的山椒树,“寒城”指宿县的城池,“幽寂”指静谧、寂寞。诗人看到宿县大火燃烧,烧红了山上的椒树,使原本寂静的城池更显寂静。诗人看到野火烧红了山椒树,烧红了宿县的城池,但诗人并没有被眼前的景象感染,反而觉得更静。“而蕉花又像丹红一样鲜艳,彼此面对时太阳又照了一次。”这句是说,虽然周围环境静谧得有些吓人,但蕉花却像丹红一样鲜艳,而且与诗人相望时,太阳又照了一次,这使诗人的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营营三四吏,鸠夫醉所适。”这句的意思是说:那些官吏忙碌地来回奔走,这是他们喝醉后所做的事。“营营”形容官吏忙碌的样子,“鸠夫醉所适”意思是说:官吏们忙忙碌碌地来回奔走,这是他们喝醉酒后做的事。“眷有儒衣冠,送迎到郊域。”“眷”是依恋的意思,“儒衣冠”指儒生或读书人的衣服。诗人在宿县逗留期间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欢迎,所以作者对百姓十分感激。“送迎”即接待。“郊域”指郊外。“要治旷官僚,岂独行者惕。”这句的意思是说:我要治理的是旷达的官员,难道只有我这个远道而来的人感到警惕吗?“要治旷官僚”意思是说要治理的是旷达的官员,“岂独行者惕”意思是说难道只有我这个远道而来的人感到警惕吗?这句表明,诗人来到宿县后,受到当地官员的热情接待,所以作者对当地官员表示感激。“盖亦念所重,况此邻反侧。”这句的意思是说:我也非常思念家乡,况且这里又是我的故乡呢!“盖亦念所重”意思是说:我也想得很想家乡。“况此邻反侧”意思是说:何况这里也是我的故乡呢!这一句表明,诗人来到宿县后,不仅受到当地官员热情地接待,还思念着家乡,所以对家乡的感情更加深厚。2.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把握诗歌重要语句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找出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然后对词语进行分析、解释其含义。如“迢迢向宾州”,“迢迢”指遥远的样态,“向”意为前往,“宾州”指宿县,这一句意思是说:我向宾州进发,行程难以预测。“亭午抵迁江,逮晓发不得。”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正午才到迁江,天一亮就急忙出发。“亭午”指中午,“逮晓”指天刚破晓,“发不得”即“不能出发”。这句表明诗人抵达迁江后,因天色已晚,来不及出发。“邑戍两空宇,传舍四徒壁。”两句的意思是说:县城中的军营已经无人看守,驿站里四处都成了空房。这两句写自己到达宿县后的情景。“邑戍两空宇”意思是说:宿县的军营已经无人看守,“传舍四徒壁”意思是说:驿站里的房屋都成了空屋。这两句写自己到达宿县后的情景。“野火烧红了山椒树,寒气弥漫的城池显得异常寂静。而蕉花又像丹红一样鲜艳,彼此面对时太阳又照了一次。”两句的意思是说:野火烧红了山椒树,寒气弥漫的城池显得异常寂静。而蕉花又像丹红一样鲜艳,彼此面对时太阳又照了一次。这几句写诗人到达宿县后的所见。“野火”指野草燃烧,这里借代宿县的大火。“山椒树”指宿县的山椒树,“寒城”指宿县的城池,“幽寂”指静谧、寂寞。诗人看到宿县大火燃烧,烧红了山上的椒树,使原本寂静的城池更显寂静。诗人看到野火烧红了山椒树,烧红了宿县的城池,但诗人并没有被眼前的景象感染,反而觉得更静。“而蕉花又像丹红一样鲜艳,彼此面对时太阳又照了一次。”这句是说,虽然周围环境静谧得有些吓人,但蕉花却像丹红一样鲜艳,而且与诗人相望时,太阳又照了一次,这使诗人的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营营三四吏,鸠夫醉所适。”这句的意思是说:那些官吏忙碌地来回奔走,这是他们喝醉后所做的事。“营营”形容官吏忙碌的样子,“鸠夫”指官吏。“醉所适”意思是说:官吏们忙忙碌碌地来回奔走,这是他们喝醉酒后做的事。“眷有儒衣冠,送迎到郊域。”这句的意思是说:那些儒生或读书人的衣着很整齐,他们来去都经过我的住处。“眷”是依恋的意思。“儒衣冠”指儒生或读书人的衣服。“郊域”指郊外。“送迎”即接待。“要治旷官僚”,意思是说要治理的是旷达的官员,“岂独行者惕”意思是说难道只有我这个远道而来的人感到警惕吗?“要治旷官僚”,意思是说要治理的是旷达的官员,“岂独行者惕”,意思是说难道只有我这个远道而来的人感到警惕吗?这句表明,诗人来到宿县后,受到当地官员的热情接待,所以对当地官员表示感激。“盖亦念所重,况此邻反侧。”这句的意思是说:我也非常思念家乡,况且这里又是我的故乡呢!“盖亦念所重”意思是说:我也想得很想家乡。“况此邻反侧”意思是说:何况这里也是我的故乡呢!这一句表明,诗人来到宿县后,不仅受到当地官员热情地接待,还思念着家乡,所以对家乡的感情更加深厚。3.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鉴赏诗词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该了解形象的含义及其作用。所谓形象就是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物象。形象一般可以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和社会风俗等形象。鉴赏这类形象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侧面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二是表现作品的意境特点。4.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了解诗句的内容及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写的一首边塞诗。当时李白流落湖南衡山一带,在湖南耒阳时结识一位姓崔的女子,两人相爱并结为夫妻。婚后第二年春天妻子病故,李白心情忧郁万分。公元756年春,李白携家眷由湖南经桂入粤,转辗来到广东新州(今广州市),这时他身无分文,生活无着落。后来他在朋友帮助下搭船过赣江进入广西桂林。此时此地使他想起昔日在长安做翰林待诏的生涯和与友人贺监等人交游的情况。于是写下这首《宿广德宫恩赐宫词》。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在宿县停留期间的情形:由于天气寒冷,宿县城中的军营已经废弃不用,驿站里的房屋也都变成了空房。诗人来到宿县后被热情地款待。“营营三四吏,鸠夫醉所适。”这句的意思是说:那些官吏忙碌地来回奔走,这是他们喝醉后所做的事。“眷有儒衣冠,反侧思故土。”这句的意思是说:那些儒生的衣襟很整齐,他们来去都经过我的住处。“盖亦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