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桥上玉钩斜,皎皎明河欲溯遐。
无尽笙歌慰佳夕,不知凉露湿蒹葭。
惠州秋日同尹澜柱先生假寓叶金吾湖山泛舟
苏堤桥上玉钩斜,皎皎明河欲溯遐。
无尽笙歌慰佳夕,不知凉露湿蒹葭。
注释:
- 苏堤桥上玉钩斜:描绘了苏堤桥的景色,用“玉钩”来形容其形态优美,如同一把斜倚在桥上的弯月。
- 皎皎明河欲溯遐:形容月光明亮清澈,仿佛要追寻远方的河流一般。“皎皎”是光明的样子,“明河”指的是明亮的月光,“欲溯遐”则是想要追寻更远的河流,表达出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和留恋。
- 无尽笙歌慰佳夕:形容夜晚的笙歌声声不断,给美好的夜晚增添了欢乐的气氛。“无尽”表示没有尽头,“笙歌”指的是笙乐器演奏的歌曲,“慰佳夕”则是慰藉着美好的夜晚。
- 不知凉露湿蒹葭:描述夜晚的露水打湿了芦苇的情景,使人感到清凉而宁静。“凉露”指的是夜晚的露水,“蒹葭”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水中或者潮湿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夜晚的环境。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惠州秋天时与友人一起泛舟的情景。首句“苏堤桥上玉钩斜”,形象地描绘了苏堤桥的美丽景色,其中“玉钩”象征着优美的曲线,“斜”则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使整个画面显得生动而又富有诗意。接着,第二句“皎皎明河欲溯遐”,以“皎皎”来形容月光的明亮,通过“明河”暗示着对远方河流的追寻,表现出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最后两句“无尽笙歌慰佳夕,不知凉露湿蒹葭”,则转向了夜晚的主题,描述了夜幕下笙歌不断的场景以及露水打湿蒹葭的静谧氛围。这两句话不仅展现了夜晚的美丽与宁静,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作者与朋友共度佳节的欢乐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