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耸青葱江上台,芙蓉环碧画图开。
日浮金影波心见,蜃逐潮声海角来。
坡老昔参禅性定,粤灵今喜使舟回。
凭虚不尽登临兴,北望天峰紫翠嵬。

【解析】

本诗是作者游小金山时所作的一首七绝。诗人以凝练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瑰丽奇秀、气象万千的自然风光画卷。全诗语言清丽,意境高远。

“鳌耸青葱江上台,芙蓉环碧画图开。”鳌山高耸入云霄,在青翠的台地上矗立着;芙蓉环绕着碧绿的画卷。此句写山,用夸张手法描写山之高大和周围环境之美。鳌山高耸入云霄,象征着国家政权之稳固;芙蓉环抱,象征江山之美丽富饶。“画卷”指江山。

“日浮金影波心见,蜃逐潮声海角来。”太阳浮现在水面上的影子映照出江中的金色波光,潮水涌来的声音似乎把大海尽头的蜃气也引来了。此句写日出的景象。“浮金”指太阳的倒影,“金影”指太阳的光辉。“波心见”“海角来”运用夸张手法,写出日出时的壮丽景象。“蜃”是海市蜃楼的简称。“随潮声”即随着潮水声而来,说明海市蜃楼产生的地方离海边较近,因为只有靠海的地方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坡老昔参禅性定,粤灵今喜使舟回。”苏轼当年曾在这里参禅悟道,静心养性。如今,他乘船归来,见到这里的山水美景,心情舒畅愉悦。“参禅”指佛教徒修行的一种方式,即坐禅。“性定”指心境平静。“粤”是广东的简称,“灵”是灵气的意思。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起自己当年在此参禅的情景,感慨颇深。

“凭虚不尽登临兴,北望天峰紫翠嵬。”“凭虚”指凭倚着虚无缥渺的仙境。“尽”同“竟”,意为终、到底。“天峰”指远处的山峰,“紫翠嵬”形容山峰色彩艳丽,山势险峻。诗人登上高处,面对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尽”字表明诗人游览小金山的喜悦之情,到了尽情享受的程度。结尾两句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希望像凤凰一样飞向理想境界的愿望,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之情。

【答案】

游小金山

鳌耸青葱江台上,芙蓉环碧画图开。

日浮金影波心见,蜃逐潮声海角来。

坡老昔参禅性定,粤灵今喜使舟回。

凭虚不尽登临兴,北望天峰紫翠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