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提封汉旧疆,敷天赤子泣高光。
期声大义吞吴魏,敢据初心老邓襄。
北伐数罢龙虎阵,登闻终缀鼎彝香。
一身生死关宗社,遽死凭谁问彼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把握诗中重要意象的含义。
“四海提封汉旧疆”,四海指的是天下,提封是古代帝王封土立碑以界其疆域的意思。这里说天下四海,汉家旧疆,就是天下的汉族旧日的土地。“四海”,即指天下;“提封”,指帝王封土立碑以为界域,这里用来比喻国家的疆土;“汉旧疆”指的是汉朝的领土。“四海提封汉旧疆”,就是说汉家的旧日土地。“四海”、“提封”、“汉旧疆”三个词语连用,表明了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即汉家旧日之土,天下皆归一统。
“敷天赤子泣高光”,这句的意思是说,天下苍生都是汉朝皇室的子民,都为皇帝的圣明而哭泣。“敷天”是说普天之下,意思是说普天之下的人民;“赤子”指的是百姓,这里指老百姓;“泣”,是流泪的意思;“高光”是形容皇帝圣明。这句话表明了皇帝的英明。“高光”一词,在这首诗里出现两次,前一句中的“高光”是指皇帝圣明的光辉照耀着四方。后一句中的“高光”是指皇帝威德所及,使天下百姓都为之流泪而感恩戴德。
“期声大义吞吴魏”,意思是说,皇帝的声音和仁义之大义能够吞食吴、魏两国。“期声”指的是皇帝的号令之声;“大义”指的是皇帝的仁义之举;“吞吴魏”意思是吞并吴、魏两国。这句表达了皇帝的仁德,使得敌人屈服。“敢据初心老邓襄”,“敢”是不敢的意思,“初心”指的是初衷,也就是最初的志向,“邓襄”指的是魏国。这两句说的是,我不敢违背当初的初衷,只是一心一意地辅佐魏国。“老邓襄”与前面的“吞吴魏”相呼应,表示皇帝始终如一,一心辅佐魏国。
“北伐数罢龙虎阵”,“北伐”指的是对北方敌人的军事行动,“龙虎阵”是一种阵法,这里指代军队。“数罢”指的是多次罢兵。这句的意思是说,皇帝多次发动对北匈奴的战争,但是每次都没有成功。这里的“数罢”“龙虎阵”都是指战争失败的次数。
“登闻终缀鼎彝香”,“登闻”指的是上书朝廷;“鼎彝香”指的是祭品,这里指的是祭祀用的香。“终”是最后的意思;“缀”的意思是连接起来;“鼎彝香”指的是祭祀用的香炉。“鼎彝”在这里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盛放供品的器具。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皇帝最终也没有能够成功,只能将祈祷放在祭坛上,烧上香来祈求上天保佑。
“一身生死关宗社,遽死凭谁问彼苍”,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部分。“一身”指的是自己的生死;“宗社”指的是国家,也可以说是社稷;“彼苍”是指苍天,苍天指代的是自然世界,这里指代的是自然宇宙。这两句的意思是:我自己的生死都关系到国家安危,现在突然离世,我该问谁去呢?“宗社”,在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国家的安危;另一方面也是国家的象征。“彼苍”,在这里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自然界;另一方面也是自然现象。所以这两句是说,我的生死关乎国家的安危,现在突然去世了,我应该问什么才能得到解答呢?
【赏析】
此诗首联写汉家旧疆,天下统一;颔联写皇帝圣德,吞服吴魏;颈联写皇帝多次北伐,未果,只得寄望于神明;尾联写皇帝身死国亡,只留一声叹息。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诗中借古讽今,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武侯祠的描写和对武侯庙的参观活动,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感。诗人对武侯庙进行了细致的描绘,通过具体的景物表现了武侯庙的规模宏大、庄严肃穆的气氛。
全诗语言简练,结构严谨,情感深沉。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很多的典故,但并不显晦涩难懂,而是让人感到亲切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