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濒江俯江岸,游人今古纷无算。
我是朝辞蒙𣳮湾,投宿空门夜刚半。
鸡声喔喔度寒流,日出烟生晓凌乱。
着冠束带蹑苔磴,道谒山僧来不缓。
初登凡骨疑可仙,再登世态惊冰泮。
扶倦终登最上头,心知手可扪霄汉。
声声木末轰高唱,脚脚云头检清玩。
刻玉铺金法相躯,碧狮粉象真宗伴。
山僧煮茗供我毕,肺腑清如挹霜灒。
听话萧梁奉佛年,象教辉光尤焕烂。
不见江宁古佛宫,飞来远翥排空翰。
梅关一角今尚在,来往行人得奇观。
德僧茗饮耻僧言,掩面休辞赭面汗。
下来独背松阴语,看汲清滩事樵爨。
叹息山僧苦死迷,流沙弱水何漫漶。
【注释】
飞来寺:即飞来峰,位于灵隐寺后。
朝辞蒙𣳮湾:从杭州出发,经钱塘江口往西去。蒙𣳮湾,在杭州西南二十里。
投宿空门:投宿于灵隐寺。
鸡声喔喔度寒流:报晓的公鸡声声,穿过寒流(指西湖水)。
日出烟生晓凌乱:太阳出来了,烟雾迷离缭绕,景色显得凌乱。
着冠束带蹑苔磴:戴着官帽穿着礼服,踏着青苔石阶。
山僧煮茗供我毕:山中的和尚煮茶给我喝。毕,完毕。
肺腑清如挹霜灒(yìn):我的肺腑清爽得就像舀取了秋天的霜水一样。
萧梁奉佛年:指南朝时梁武帝曾奉佛,其年号为“萧”。
象教辉光尤焕烂:佛像庄严华丽,光辉灿烂。
德僧茗饮耻僧言:有德行的和尚不计较僧人的话。
赭面汗:涂上红脸油彩以表示虔诚的宗教仪式。赭,土红色。
下来独背松阴语:下来独自背着松树阴凉处说话,指闲谈。
看汲清滩事樵爨(cuán):观看打水、烧火等生活劳动,指劳作。
叹惋山僧苦死迷:感叹山中的和尚苦于迷恋尘世,不能悟道。
流沙弱水何漫漶(huàn):流沙河和弱水河,多么渺茫难测啊。
【译文】
登上飞来峰见此山寺靠近江畔,古往今来的游人纷纷来此。
我是早晨离开杭州到此地,投宿在寺中夜晚刚过半时。
鸡鸣之声传来穿过寒冷的溪流,日出之时烟霞缭绕景象纷杂。
戴上官帽穿上礼服踏着青苔石阶,拜见山中的和尚没有停留。
初次登上山峰怀疑可以成仙,再度登临世事全变,冰消瓦解。
疲倦之后终于登上最高峰,知道自己手可摸到天边。
钟声声声传到远方高唱,脚步一步步走到云端。
雕刻玉石铺金的佛像身体,狮子大象是真宗的陪衬。
山中的和尚烹茶招待我,清心寡欲如同秋水一般清澈。
听和尚说奉佛修行多年,法相庄严光辉更加灿烂。
不见南京佛宫遗址,飞来峰远在高空。
梅关一角今天尚存,来往行人观赏奇观。
僧人饮茶僧人说我话,掩面不认僧人的嘲笑。
下山独自背起松树荫,看着打水烧火的事。
叹息山中僧人苦苦迷恋尘世,弱水沙漠如何能渡?
【赏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作者早年曾在朝廷做官,因对现实不满而弃官归隐,过着深居寺庙的生活。他写这首诗是在一次登飞来峰时,与僧人相对,触景而生情,感慨万千。
首联点题。“山寺濒江俯江岸”,点出了诗人登山时的方位及环境,使读者对整个画面有了初步的了解。“游人今古纷无算”,诗人面对眼前的胜景,不由得想起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也曾到此游览,不禁感慨万分:“我是朝辞蒙𣳮湾,投宿空门夜刚半。”“朝辞蒙𣳮湾”说明诗人是从浙江杭州出发,“空门”则表明诗人在山上投宿,“夜刚半”则写出了诗人入山后的心境,既感到新鲜又有些孤寂。这两句是总写。
颔联紧承首联,进一步写诗人的所见所闻。“朝辞蒙𣳮湾”说明诗人是从浙江杭州出发,“投宿空门夜刚半”表明诗人在山上投宿,一夜刚刚过去一半。这里,诗人用“今古”二字,将古今来游人无数的景象写得十分鲜明,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无限遐思。这两句是承上启下。
颈联写诗人的所见所闻,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所见之景。“鸡声喔喔度寒流”一句写听到鸡叫的声音,“日出烟生晓凌乱”一句写看见日出的景象。这两句是具体写景,但景中有情,使人仿佛看到了一个清晨时分诗人在山上行走的情景。这两句是承前启后,过渡到下句。
尾联两句写诗人的感受,进一步抒发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初登凡骨疑可仙”是第一句的延伸,写诗人登上山峰后,看到眼前的景象,觉得人的凡胎俗骨也能修炼成仙,从而产生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再登世态惊冰泮”则是第二句的延伸和深化,由凡人修成仙人进而联想到世间一切变幻无常的人情世态,最后得出了“冰泮”的结论,表现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这两句是结穴,收拢全篇,升华了主题。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登山所见、所听、所感,抒发了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