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浦朝看宿雨晴,隔林犹听鹧鸪鸣。
碧云风净凉生后,顿觉烦襟分外清。

【注释】

(1)湘浦:湖南的湘江。

(2)宿雨晴:指早晨雨停了,阳光照耀,天又放晴了。

(3)鹧鸪:鸟名。鸣声如“行不得也哥哥”。

(4)碧云风净凉生后:意思是说,在碧空万里无云的晴日里,一阵微风吹来,顿时清凉四溢,使烦闷的心情一扫而光。

(5)顿觉烦恼分外清:顿感心情舒畅,烦恼全消。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在清晨观赏湘江景色,感受自然之妙。首句写雨后初晴,阳光明媚;二句写隔着树林,还能听到鹧鸪的叫声;三、四两句写晴朗的天气下,一阵微风吹来,使人感到格外清爽。最后二句是全诗的主旨。开头两句是写景,末二句是抒情。“愁”与“清”形成鲜明对比。

“湘浦朝看宿雨晴”,这是写景,写诗人清晨站在湘江边观赏雨过天晴的景象。“宿雨晴”即雨后初晴。“宿雨”就是前夜或几日前降落的雨。“朝看”即早上看。“湘水无情吊岂知,子规声里雨如烟。”(《湘中阻风赠薛明府》)“湘水无情吊岂知?”这是说,我虽然被湘水的无情所伤悼,但我自己却是毫不知情呢!“子规声里雨如烟”,这是说,鹧鸪声声啼叫,仿佛是在说:“你听呀,湘江上的雨像烟雾一样地笼罩着。”这二句诗,把“宿雨”写得如此有情,把“朝看”写得如此动人,可见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是多么细腻。“隔林犹听鹧鸪鸣”,这是写近闻,写诗人站在湘江岸边,隔岸听见鹧鸪的啼声。这里用“犹”字突出了鹧鸪鸣叫的特点。“隔林”、“犹闻”,说明鹧鸪的啼声特别响亮,而且传得很远。这两句诗,既写出了鹧鸪鸣声的特点,也写出了诗人对鹧鸪鸣声的注意。“宿雨晴”和“犹闻”两联,都从听觉角度写景,都是通过听觉感受,表现自然之美妙,表现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碧云风净凉生后,顿觉烦襟分外清”,这是写景,写诗人观赏到晴好天气,感受到清风拂面,感到十分清爽。“碧云风净凉生后”,“碧云”即白云,“风净”即风清,“凉生后”,即凉意袭来之后,“顿觉烦襟分外清”,意思是说,突然间觉得心绪异常舒畅,烦恼全部消散。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晴好天气给人们带来的舒适之感,又写出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内心的愉悦之情。

从“晨看宿雨晴”到“顿觉烦襟分外清”,共八句。前三句,先写雨后初晴的情景;接着写隔着树林,还听见鹧鸪鸣声;再写晴朗的天气下,一阵微风吹来,使人感到格外清爽。最后二句是全诗的主旨。开头两句是写景;末二句是抒情,“愁”与“清”形成鲜明对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