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闻古圣人,出入剑为佩。
奈何悬蓬矢,慑志黄云塞。
挥毫睨武夫,武夫歼巨憝。
扬戈沧海中,不比龊龊态。
【注释】
余:我。古圣人:古代的圣人。
出入剑为佩:佩带宝剑出入。
奈何:何以,怎样。悬蓬矢,指射箭时拉弓的姿势像悬着的蓬草和箭一样不端正。
慑志黄云塞:被黄云所震撼而志气消沉。慑,通“慑”,恐惧,震慑。
武夫:武士。歼巨憝(dui),杀大罪人。
扬戈沧海中:挥舞长戈在大海中战斗。扬,举。戈,戈矛,一种长柄武器。沧海中,指海。
不比龊龊态:不屑于那种卑躬屈膝的丑态。龊龊,卑躬曲背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徐翼通过描写一幅名画《素履图》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对邪恶的坚决打击。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首句“余闻古圣人”,诗人以“古圣人”自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成为古代圣人的愿望。接着,诗人用“出入剑为佩”这一形象生动的动作,描绘了古代圣人的威仪和风采。这里的“剑为佩”不仅指佩戴宝剑,更象征着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诗人又转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奈何悬蓬矢”,这里的“悬蓬矢”比喻那些不端正的行为,如同悬挂的蓬草和弓箭一样,无法达到目的。诗人用这种形象来讽刺那些行为不端、志向不坚的人。
诗人转向描绘画面中的主角——一位手持长戈、英勇无畏的武将,他正挥舞着长戈在大海中与敌人战斗。这里的“武夫歼巨憝”展现了武将的英勇和果断,他决心要杀尽那些罪恶滔天的大罪人。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正是诗人所崇尚的。
最后一句“扬戈沧海中,不比龊龊态”,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己追求正义的决心和勇气。他不屑于那些卑躬屈膝、畏首畏尾的丑态,而是选择了一种豪迈、刚毅的态度。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对邪恶的坚决打击。
这首诗通过对《素履图》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正义的坚定信念和对邪恶的坚决打击。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画面中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勇敢面对挑战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