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纷沧海,网罟亦良难。
夜光无择照,海底如人间。
人间自多夜,夜乃光之求。
含光数问夜,抑足用为羞。
太公无耋寿,渭滨一老渔。
披裘翁为谁,怅然叹区区。
【注释】
夜光:指珍珠,比喻贵重之物。
网罟:捕鸟捕鱼的网。亦:也。良:很。
无择:没有挑选,指随意。
抑足:哪里值得。
太公:吕尚的字。耋寿:指高寿。
渭滨: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南。
披裘翁:披着貂皮袍子的渔夫。
怅然:怅惘的样子。区区:形容细小、微不足道。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怀来抒写感慨的诗。
“夜光纷沧海,网罟亦良难”是说,珍珠遍布于大海之中,而捕捉它的网罟却很不容易。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写珍珠与网罟之不易得,实际上是通过描写二者的难得,来暗指世间珍贵之物难得一见,从而抒发了作者对于世间美好事物的难以得到的慨叹。
“夜光无择照,海底如人间。”这两句诗,进一步以珍珠的无选择之光,来比喻世上美好事物的不可选取和可贵。
“人间自多夜,夜乃光之求。”这两句诗,诗人由上两句联想到世上的人们常常处于黑暗中苦苦地追求光明,因此感叹人间的不公,认为世上的美好事物总是被人们所追求,而美好的事物却是难以得到,从而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不公的不满。
“含光数问夜,抑足用为羞”,这两句诗,诗人进一步将主题深化,他不仅感叹世间的美好事物难以得到,而且认为那些只知索取而不知奉献的人是可耻的。诗人认为,那些贪婪的人,就像那些只知道夜晚去追逐光明的人一样,他们的行为是不光彩的,也是不值得称道的。
“太公无耋寿,渭滨一老渔。”这两句诗,诗人将话题引向了历史,他想起了历史上的智者太公望,虽然年事已高,却仍然像一位老渔夫那样,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诗人通过对太公的赞美,表现了自己的志向:他也要像太公正直无私那样做人,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色。
“披裘翁为谁,怅然叹区区。”这两句诗,诗人将话题再次拉回到现实,他想到了那位披着貂皮袍子的渔夫,他的叹息是那么地无奈和悲伤。诗人通过对渔夫的叹息,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愤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要像渔夫那样坚守本心的决心。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世间美好事物的难以得到的慨叹,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不公和人性贪婪的不满和批评;同时,诗人也通过赞美历史智者太公望和现实生活中的渔夫,表现了自己要像他们一样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本色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