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居昆山麓,触目尽珍奇。
炊玉以为食,纫贝以为衣。
或居荒裔区,触目尽魍魑。
倛面叫以啸,阴风凄以悲。
所居乃不同,相憎徒成痴。
山鬼亦趫跳,聊以解我颐。
【注释】
- 居:居住。昆山,山名。在今江苏、浙江一带。触目:所见。珍奇,指山上的奇异之物。2. 炊玉:以玉为粮。3. 纫(rèn):缝,缝纫。4. 魍魑(wǎngchī):鬼怪。5. 倛(yín)面:长着一张狰狞的面孔。叫(jiao),哭号。啸(xiào),大声呼叫。6. 相憎(zhēn):相互憎恨。7. 趫(jué)跳:轻捷善跳的样子。8. 颐:脸面。9. 我:第一人称代词。10. 趫(jué):轻捷。11. 謏(jié)然:形容轻快的样子。12. 丱(huái)发:指儿童时期。丱,古代小孩用布裹头。13. 鬖鬓(mì bìn):黑色头发。鬖,黑也。14. 青蝇:苍蝇的一种,青色,常叮食食物,比喻小人。15. 嫉:妒忌。16. 憛(táng)然:轻薄的样子。17. 跕(huá)然:形容轻快的样子。18. 偭(yì)规矩:违背常法或礼制。19. 自恣:自己任意行事。恣,任意。20. 无复:不再。
【译文】
有的居住在昆山山麓,看见的都是些稀奇的东西;
有的住在荒凉的地区,看到的尽是些鬼怪;
有的长得狰狞可怕,大声呼喊让人悲凄;
所住的地方不一样,相互憎恨只会造成痴傻;
山鬼也很灵巧跳跃,聊解我忧愁烦闷。
【赏析】
《感怀六首》,组诗。诗人感慨世事之变迁与人事之不齐,借写山川异境和物性各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因世变而引起的人生感慨。《感怀六首》共六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古诗源》说:“‘或居昆岭,’以下六句,乃赋也。‘或居荒裔,’以下八句,乃比也。”“或居”二句,以“触目”作总提。言有居于山中胜地的人,见山中奇花异卉,珍果美肴,以为饮食皆美味佳肴,于是便把玉屑当饭吃,把贝叶当衣服穿,过着神仙般清福的生活。“或居”四句,写另一种人。他们在山野僻壤之中,见到的是魑魅魍魉,凶神恶煞,他们长着狰狞可怕的面孔,发出嚎叫声,使人毛骨悚然,感到恐怖。这两句是说,人们对于环境的选择,不同其生活的内容和方式也会截然不同。“或居”二句是上二句的倒文,意谓居处不同,则彼此之间相互憎恨,甚至互相仇视、攻击,成为不解之缘。“山鬼”二句,写山鬼虽能轻捷跃动,但也不能摆脱人的猜忌和猜疑。诗人对山鬼表示同情,认为它们虽然活泼可爱,但却不能摆脱人类的猜疑、妒恨。最后四句,写诗人自己在山中时的感受。他在这里自比儿童,因为儿童没有成见、偏见,天真自然无所顾忌,所以他感到十分快乐。“倛面”(长脸)和“丱(huái)发”(黑发)是童年的特征,故云“倛面”“丱发”。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山中时的愉快心情,并暗示出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愤懑。
本诗通过描写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对不同环境的主观选择和感受,从而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