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以观远,人以观天。我以观物,后以观前。小以亲巨,偏以观全。
粗以观细,显以观玄。枝头一珠露,万古包鸿蒙。鸿蒙不缘腐草隔,仍向秋萤见化工。
一呼天地始,一吸天地终。所以圣王不下榻,康民阜物成丰功。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观物为纲,由近及远,从大到小,层层递进,写出了“万物”的无穷无尽的奥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枝头一珠露”,即指一粒露珠,是自然界中最小的存在。“万古包鸿蒙”,意思是说,这小小的露珠包容着永恒的宇宙。“鸿蒙不缘腐草隔”,意思是说,它不会因为生长在腐草上而受到污染。“仍向秋萤见化工”,意思是说,它仍然能够显现出造化的神奇。整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答案】

①“近以观远”“人以观天”“我以观物”三句,分别描写三种观察角度:近距离看远方(近观),人们看天象(人以观天),作者观察万物(我以观物)。

②“小以亲巨”“偏以观全”两句,写观察事物的方法,小的事物可以了解巨大的事物,有偏见的人可以通过全面了解来认识整体。

③“粗以观细”“显以观玄”两句,用粗大的与细小的,明显的和神秘的作对比,说明要通过细微之处发现事物的奥秘。

④“枝头一珠露”,即指一粒露珠,是自然界中最小的存在。“万古包鸿蒙”,意思是说,这小小的露珠包容着永恒的宇宙。“鸿蒙不缘腐草隔”,意思是说,它不会因为生长在腐草上而受到污染。“仍向秋萤见化工”,意思是说,它仍然能够显现出造化的神奇。

⑤“一呼天地始”“一吸天地终”两句,写宇宙间万物的生死变化,也反映了人类生命活动的始终过程。最后一句,点题,总结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