昃日方传食,遥途且驻鞭。
草枯汶水断,野阔岳云连。
一塔栖寒照,千林起夕烟。
春心何处托,欹枕数声鹃。
【注释】
汶上:即兖州,今山东兖州市。公署:官署。
昃日方传食:太阳偏西时才吃午饭。传食:轮流进食。
遥途且驻鞭:长途远游的人暂且停下来休息一下。
草枯汶水断:汶水两岸的草木已经枯萎凋零。
野阔岳云连:山野辽阔,远处的云雾连接在一起。
一塔栖寒照:一座塔沐浴着寒冷的阳光。
千林起夕烟:成千上万树木在傍晚时分闪烁着炊烟的光辉。
春心何处托:春天的心情寄托在何处?
欹枕数声鹃:斜倚枕头听杜鹃鸣叫。欹(yī)枕:斜靠枕头。数声:形容杜鹃鸣叫声连续不断。
【赏析】
《汶上公署》是唐代诗人李益的诗作。此诗写于李益出使回纥时途经兖州(今山东省兖州市)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兖州一带明媚的自然风光和作者愉悦的心情。全诗语言清丽自然,意境深远,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首联“昃日方传食,遥途且驻鞭”,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出作者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传食”与“驻鞭”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旅途的劳顿。颔联“草枯汶水断,野阔岳云连”,描写了兖州一带的自然景色。“草枯”与“汶水断”相呼应,展现了大自然的荒凉之美;“野阔”、“岳云连”则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颈联“一塔栖寒照,千林起夕烟”,进一步描绘了兖州一带的美景。“一塔”与“千林”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栖寒照”与“起夕烟”则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活泼。尾联“春心何处托,欹枕数声鹃”,以人的情感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春心”与“欹枕”相呼应,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数声鹃”则象征着作者对未来的期望与希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兖州一带的自然景色以及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