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说归途近,如何归梦频。
稚儿常屈指,小妇转含颦。
落帽发非旧,题糕句正新。
西园萸菊在,曾否忆游人。
《舟中九日》
【注释】①稚儿:指小孩。②转:反而,反语词。③西园:这里指自己过去的居所。④忆游人:回忆过去在家乡的人。⑤萸菊:即茱萸、菊花。古代风俗重阳节要饮茱萸酒,插菊花以辟邪气。
【赏析】这首诗作于作者任淮南节度使时,是诗人对当年重阳佳节的追思之辞。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归途已近,却频频梦见故园;后两句是说幼时常常屈指计算归期,如今小妇反含颦容。最后一句抒发了重阳节思念家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已说归途近,如何归梦频。”写诗人已经说好回家的路程不远,但为何频繁地做着归家的梦呢?诗人用“已说”与“如何”相对应,写出了诗人对归家之路的渴望以及梦中归家的无奈。这里的“已说归途近”表明诗人已经做好了回乡的准备;而“如何归梦频”则反映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过于浓烈,以至于常常梦见回到故乡。这种频繁的归梦可能是因为诗人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的生活,也可能是由于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所以才会如此频繁地梦见回到故乡。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颔联“稚儿常屈指,小妇转含颦。”描绘了一幅家庭温馨的画面。其中“稚儿常屈指”表现了诗人家中孩子的天真可爱,他们总是喜欢用手指头来数数,仿佛在数着距离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小妇转含颦”则描写了妻子因为思念丈夫而愁眉不展的情景。这两句通过描绘孩子和妻子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家庭的幸福和温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关爱之情。
颈联“落帽发非旧,题糕句正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种种感受。其中“落帽发非旧”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经历了风雨之后,头发变得花白,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浓密了;“题糕句正新”则说明诗人在旅途中为家人制作了糕点,这些糕点可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过了,因此显得格外新鲜可口。这两句通过描绘诗人的头发变化和品尝新糕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尾联“西园萸菊在,曾否忆游人。”则是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回忆。这里的“西园”指的是诗人曾经居住过的家园,而“萸菊”则是诗人家乡的特色植物。诗人回忆起自己在故乡时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万千。这两句通过对西园萸菊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归途中的种种感受和回忆,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机会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种心灵的倾诉和自我反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