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阳古道何回旋,诸溪冷水声溅溅。
少妇腰镰割园漆,老农烧石肥山田。
前村后村响樵唱,三里五里连炊烟。
春情似此客行乐,何必春心托杜鹃。
葛阳道中
【注释】葛阳:地名,在今安徽歙县。古道:旧时道路。何回旋:多么曲折盘旋。诸溪:多条小溪。溅溅:水流声。少妇:年轻妇女。腰镰:拿镰刀。割园漆:摘取漆树的果实。老农:年老农夫。烧石:用火把石头烧红。肥山田:使山上的田地肥沃。前村后村:村与村之间。樵:砍柴的人。唱:唱歌。三里五里:形容距离之远近。连炊烟:炊烟不断。春情:春天的感情,指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客行乐:远行的乐趣。杜鹃:一种鸟,传说是杜鹃鸣叫则引起思乡之情。
译文:
葛阳古道曲折盘旋,众多小溪流水潺潺。
年轻女子拿着镰刀割漆,老者燃烧石头肥美山田。
村前村后传来砍柴歌声,三里五里间炊烟不断延绵。
游子对故乡的感情如此深沉,哪里需要借助杜鹃啼鸣来抒发?
赏析:
《葛阳道中》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此诗以“葛阳道中”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图。诗人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勾勒出了葛阳古道的曲折蜿蜒,以及沿途山水田园的美景。同时,也通过对比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不同活动,展示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诗中“少妇腰镰割园漆,老农烧石肥山田”,运用了典型的江南农村生活画面,生动展现了农家劳作的情景。而“前村后村响樵唱,三里五里连炊烟”则进一步突出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精心刻画,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美丽的乡村世界。
最后两句“春情似此客行乐,何必春心托杜鹃”,则是诗人对于家乡感情的一种深刻反思。他认为,虽然春天的景色很美丽,但真正让人感到快乐的,并不是那些外在的美丽,而是内心的情感。因此,他感叹地说,我们何必要借助杜鹃的啼鸣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这一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深刻认识和感悟,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哲理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