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已半日迟迟,寿域初开鳄水湄。
放鸽喜逢鹰化候,凭熊况是蛰惊时。
璇霄卿月当铃阁,紫极台星傍戟枝。
为问华封何所祝,讴歌曾奏九如诗。
【译文】
三春已过半,日迟迟。寿域初开鳄水湄。
放鸽喜逢鹰化候,凭熊况是蛰惊时。
璇霄卿月当铃阁,紫极台星傍戟枝。
为问华封何所祝,讴歌曾奏九如诗。
【注释】
- 寿史:这里指寿星。
- 观察:视察。
- 三春:春季三个月。
- 鳄(è):大鳄鱼。
- 华封:指《尚书》中尧的“封禅”事。传说尧时在泰山祭天后,将玉牒藏在石函,封于昆仑山,称“封”,称为“华封”。
- 铃阁:古代宫殿名,此指帝王居所。
- 紫极:北极星,此处指帝王之位。
- 九如:《诗经·小雅·鹿鸣》中的篇名,歌颂君主的美德。
- 讴歌:歌唱。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帝王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帝王统治天下的美好愿望和祝愿。
首句“三春已半日迟迟”,描写了春天的气息渐浓,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这里的“三月”指的是农历,古人用十二个月来计算季节,所以三月即意味着春天的开始。诗人通过描述春天的气息逐渐浓厚,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同时,“已半日”则表达了时间的紧迫和春天即将结束的意境,让人感到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第二句“寿域初开鳄水湄”,描绘了帝王统治下的疆域广阔,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寿域”是指帝王统治下的国土,而“鳄水湄”则描绘了河流环绕的景色,象征着帝王的统治如同江河一样宽广无边。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赞美了帝王的统治,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第三句“放鸽喜逢鹰化候”,描绘了放飞鸽子与鹰化时的相遇场景。这里的“放鸽”和“鹰化候”分别代表了和平与自由的象征,鸽子代表和平,而鹰则代表着勇猛。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平安定、英勇果敢的美好祝愿。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
第四句“凭熊况是蛰惊时”,描述了熊在冬眠醒来时的状态。这里的“熊”代表了力量与坚韧,而“蛰惊时”则是冬眠醒来的时刻。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在困难时期能够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暗示了国家在经历困难后将会迎来新的希望和机遇。
最后两句“璇霄卿月当铃阁,紫极台星傍戟枝”,描绘了宫廷中的夜景。这里的“璇霄”和“紫极”分别代表了天空和帝王之位。诗人通过对宫廷夜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繁华盛世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暗示了国家在帝王统治下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最后一句“为问华封何所祝,讴歌曾奏九如诗”,则是诗人对国家的祝福之词。这里的“华封”指的是《尚书》中尧的封禅之事,象征着帝王的德行和功绩。诗人通过询问国家应该祈祷什么,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国家领导人德才兼备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呼应了前面的诗句内容,将诗歌的主题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