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峰头春正明,鸾骖鹤驾喜相迎。
铁桥携手频呼酒,帘洞听泉更濯缨。
问药不求丹在灶,裹粮时煮石为羹。
游囊携得惊人句,彩笔凌云独纵横。
【注释】
谭董:指谭用之、董庭兰,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广文:官名。唐时,太常寺设国子监生员为“广文生”,以备任用,故称太学为“南省”,太常寺所属诸生为“北学”,合称“广文”。罗浮:山名。又名东樵山、博罗山。在今广东省博罗县境内。相传秦始皇曾登此山,采石炼丹,后因山上有白鹿出现而改名。山中多奇花异草,景色秀丽,是游览胜地。赋:写诗。讯之:请代为传告。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谭董二诗人游罗浮山时的所见所感。首联从正面写罗浮春日的美景,第二联写他们游山时的情景;颈联写他们登山时所遇到的困难;尾联赞扬他们的高才远略。全诗意境清新,格调高雅。
诗的前四句写罗浮春日的美景。首句点明季节和时间,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接着写山色之美,山峰众多,犹如四百个峰头,春意盎然,一片大好风光。次句写他们骑着鸾驾鹤车,欣喜地迎接这美丽的景色。这里运用神话传说来渲染气氛,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幅仙境图卷。
三、四句写他们登山时的情景。铁桥是山路险要处,他们携手攀援,频频呼唤着酒友。帘洞在山间,泉水清澈甘美,他们一边洗刷着帽缨,一边聆听那潺潺的水声,领略山中清幽的景色。
五、六句写他们登山时所遇到的困难。他们不畏艰险,只求得一药可治病,不问其价贵贱;他们自带粮食,不时地煮石头为羹。这两句诗表现出他们高尚的品质和不凡的才能。
最后两句写他们登山时所遇到的困难。他们攀登险峻山岭,一路风餐露宿,有时还缺粮少食,但并不气馁。他们凭着自己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胆识,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山顶,并留下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诗文。
全诗通过对罗浮山春色的描述,以及谭董二诗人登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他们超凡脱俗、高洁坚贞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卓越的文学才华,表达了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