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焚香读楚招,却惊风拂树头瓢。
无端一笛沧浪里,又答行歌隔水樵。
农圃渔樵十咏
农:农夫;圃:菜园。指农民、农夫和种地的人,以及他们的劳动。
渔:渔民;樵:砍柴人。指钓鱼和打柴的。
十咏:指《农圃渔樵》诗中的十首诗。这组诗是诗人晚年在江西期间创作的。
扫地焚香读楚招
楚招:即楚辞。屈原写的《楚辞》。这里指《楚辞》里的诗歌。
却惊风拂树头瓢
却:一作“初”。
却惊:一作“初惊”。
风:指秋风。
树头瓢:一作“树颠瓢”。
无端一笛沧浪里,又答行歌隔水樵。
无端:一作“无因”。
沧浪:一作“沧浪洲”。
沧浪洲:在今湖北黄梅县东,长江中。相传屈原沉江后,其弟子沿江寻找他的尸骨未果,便在岸边筑坛祭祀他。后人就以“沧浪”来称这种祭坛。
又答行歌隔水樵。
又:一作“复”。
行歌:一作“行吟”。
行吟:古代诗人在路上边走边唱叫行人注意。这里泛指在水上或岸边唱歌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此诗是作者晚年所作,是他一生思想的总结,也反映了他一生的经历和感受。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深秋时节,坐在屋前,看着秋天落叶飘落的景象,听着秋风扫过树叶的声音,突然被一声笛声所惊醒,那笛声来自对岸,似乎有人在用笛子吹奏着《楚辞·卜居》。诗人心中不禁想起了屈原的事迹。
中间四句写诗人听到笛声之后的反应。他先是惊讶,然后又平静下来,继续坐着读书。他之所以能如此平静下来,是因为他已经接受了现实,已经看透了世间的一切。他相信,即使没有这个声音,也会有另一个声音出现。
最后四句写诗人的反应。他看到对面有人在唱歌,那是一群樵夫,他们的歌声穿越江面,传到了他的耳中。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辛,但他们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人生、对命运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