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微夜起,严霜结前楹。
泱漭清且永,皓月照堂阴。
馀光薄罗帷,起坐弹鸣琴。
芬芳南山炉,对之不成声。
岂无伯牙弦,懦响多悲辛。
彷徨揽衣起,挈带不盈袊。
烦疴捐体泽,容华日以零。
念此百忧集,且复抱重衾。
哀哀云间雁,噭噭随鸣砧。
邻鸡苦不曙,拥翅吹长音。
怆此感物怀,胡以涤烦襟。
美好谁能常,达哉古贤人。
愿言崇令德,千载遗荣名。

【注释】:

  1. 凉风微夜起,严霜结前楹:凉风在深夜里轻轻吹起,霜花凝结在前楹。
  2. 泱漭清且永,皓月照堂阴:辽阔的天空清澈而漫长,明亮的月光洒满堂宇的阴暗之处。
  3. 馀光薄罗帷,起坐弹鸣琴:微弱的光线透过罗帷,我起身弹起弦乐器奏出美妙的音乐。
  4. 芬芳南山炉,对之不成声:香气四溢的南山香炉,面对它我竟无法发出声音。
  5. 岂无伯牙弦,懦响多悲辛:难道没有像伯牙那样能演奏好琴的人,但懦弱无力的弹奏中却充满了悲伤和辛酸。
  6. 彷徨揽衣起,挈带不盈袊(xiān):我惆怅地揽起衣裳站起身来,腰带却不够用,显得空荡。
  7. 烦疴捐体泽,容华日以零:病重的身体已经脱离了世俗的束缚,容颜也日渐憔悴。
  8. 念此百忧集,且复抱重衾:想到这些忧愁聚集在一起,只好再抱着厚厚的被子睡觉。
  9. 哀哀云间雁,噭噭随鸣砧:悲哀的雁叫声在空中回荡,凄厉的钟声伴随着砧上的声音传来。
  10. 邻鸡苦不曙,拥翅吹长音:邻近的鸡啼声苦苦叫唤着天还没有亮,长长的啼叫声一直传到天明。
  11. 怆此感物怀,胡以涤烦襟;美好谁能常,达哉古贤人:面对这凄凉的景象,使我不禁感慨万千,感叹美好的事物怎能永远存在,只有那些古代贤人通达事理,能够超越世间的烦恼。
  12. 愿言崇令德,千载遗荣名:希望人们崇尚德行,让千古流芳的名字流传下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诗人自己的内心活动,描绘了自己因疾病缠身而产生的忧愁、苦闷与不安。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象鲜明生动,情感真挚深沉。

诗的开头两句“凉风微夜起,严霜结前楹”,描绘了一幅夜晚寒冷的画面,凉风微微地吹拂着,严霜已经结满了屋前的梁栋。这里的凉风和严霜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独。

第三句“泱漭清且永,皓月照堂阴”则描绘了夜空中的明月和明亮的月亮,它们照亮了堂屋的阴暗之处。这里的明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光明和希望。

第四句“馀光薄罗帷,起坐弹鸣琴”,描写了诗人起身弹琴的情景,尽管余光微弱,但是音乐依然可以穿透罗帏,传达到他的内心深处。这里的音乐和琴声象征着诗人的精神追求。

第五句“芬芳南山炉,对之不成声”,描述了诗人闻到南山香炉散发出的香气后,竟然感到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空虚和无助。

第六句“岂无伯牙弦,懦响多悲辛”,则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理解,他意识到伯牙虽然擅长弹琴,但是他的琴声却充满了悲伤和辛酸。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第七、八、九句“彷徨揽衣起,挈带不盈袊;烦疴捐体泽,容华日以零;念此百忧集,且复抱重衾”,则是诗人内心的痛苦挣扎的真实写照。他徘徊不定地揽起了衣裳站起身来,腰带不够用,显得空荡。疾病缠身让他失去了往日的健康和活力,容颜也日渐憔悴。面对这些忧愁和苦难,他只能再次抱着厚厚的被子睡觉。

第十、十一、十二句“哀哀云间雁,噭噭随鸣砧;邻里苦不曙,拥翅吹长音;怆此感物怀,胡以涤烦襟;美好谁能常,达哉古贤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景物的感叹和思考。他看到天空中飞翔的雁群,听到远处响起的钟声,这些都让他更加感到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他感叹美好的事物怎能永远存在,只有那些古代贤人通达事理,能够超越世间的烦恼。他希望自己能够崇尚德行,让千古流芳的名字流传下去。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的内心活动的细腻描绘,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无奈和感慨。同时,它也向我们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