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下金门隐,遥向南天称子姓。欲随青鸟献珍图,且吮彩毫开异境。
何日堂前问大还,侧身怅望昆仑山。万头青犊留闽海,李耳原来未出关。
岁寒松韵
我闻昆崙在西极,天地之脐神仙国。
三城五级十二门,鹤驭鸾骖千万亿。
握契仙人好远游,一朝掉臂黄林陬。
万头青犊留闽海,李耳原来未出关。
赏析:
张萱的诗《写昆仑万松图寿一昆老人八十》生动描绘了昆仑山的壮阔与神秘,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通过“天地之脐”形容昆仑山如同天地之间的脐带,连接着天地万物。昆仑山上有三座城池、五个层级,共有十二道城门,象征昆仑山的雄伟壮观。
诗人用“鹤驭鸾骖千万亿”来形容昆仑山上的仙鹤、鸾鸟和仙人,这些生灵都是昆仑山上的神灵,它们自由地穿梭于昆仑山的各个地方。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昆仑山的神奇魅力,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中的“握契仙人好远游,一朝掉臂黄林陬”表达了诗人对仙人的敬仰之情。他羡慕仙人能够自由地远游四方,不受世间纷扰。而“开明奔命陆吾遁,却插孤根闽海头”则揭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他认为闽海头的风景虽然独特,但仍然无法与昆仑山相比,因为昆仑山是天地间的瑰宝。
“冯夷昼立天吴语,巨鳌欲戴昆崙去”这两句诗描绘了昆仑山与大海之间紧密的联系。冯夷是水神的代表,他在白天立于海面之上,与天吴交流;而巨鳌则试图将昆仑山戴在头顶上,象征着昆仑山的威严与庄重。
最后两句“万头青犊留闽海,李耳原来未出关”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他感叹自己的家乡只有闽海之边,没有走出大山。而李耳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足迹未曾踏上过昆仑山的门户——华山。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乡的眷恋之情,也反映了他对昆仑山的向往之心。
张萱的这首诗通过对昆仑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他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昆仑山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