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鹜远眄,至彼朔方。
烟尘野合,关塞悠长。
接流浣海,托邻毡乡。
悲笳夜呼,春草旦黄。
坚冰蔽道,车顿马伤。
言念君子,忧思不忘。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一首

  • 注释:高鹜远眄,意为目光远大,志向远大。至彼朔方,意味着抵达北方的边远之地。
  • 译文:目光远大,志向远大,前往北方遥远的边关。

第二首

  • 注释:烟尘野合,描述边疆的景象,尘土飞扬,天地相连。关塞悠长,指边关漫长。
  • 译文:边疆尘烟弥漫,天空和土地相接,边关漫长。

第三首

  • 注释:接流浣海,意喻水流洗涤大海,比喻治理边境如洗刷海洋一般。托邻毡乡,表示远离故乡,生活在边地。
  • 译文:治理边陲如同洗刷大海,远居在边地生活。

第四首

  • 注释:悲笳夜呼,描绘夜晚边关中悲鸣的胡笳声。春草旦黄,指春天来临,草色变黄。
  • 译文:夜晚边关响起悲伤的胡笳声,春天到来时草地变黄。

第五首

  • 注释:坚冰蔽道,形容道路被坚冰封锁,难以通行。车顿马伤,形容马匹因寒冷而受伤。
  • 译文:道路被坚冰封锁,车辆停顿马匹受伤。

第六首

  • 注释:言念君子,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忧思不忘,表示这种担忧和思念永远不会忘记。
  • 译文:怀念远方的朋友,担心他/她不会忘记这份思念。

赏析

这六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送潘岳客北游》中的部分内容。诗中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边疆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游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安宁的关切。

第一首“高鹜远眄,至彼朔方”,诗人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边塞图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支持与鼓励。第二首“烟尘野合,关塞悠长”,则进一步强调了边疆的荒凉与艰苦。第三、四首则通过“接流浣海”与“车顿马伤”等具体细节,将边疆的艰苦生活刻画得栩栩如生。最后两首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语言简洁有力,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忧虑。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