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游小四海,不裹千里粮。
饥从列士食,渴饮阿谷浆。
遗俗若委蜕,翩翩乘风翔。
纵横狭路间,褐夫视侯王。
诎信惟蛰龙,蓬累我所当。
城中乞食已,长醉胡姬傍。

【注释】

  1. 客:指游侠。四海:这里形容四方各地。不裹千里粮:指不携带行囊,也不准备食物或水。
  2. 饥从列士食:饿着肚子跟一些有节操的士人一起吃。阿谷浆(hújújiāng):即阿井之水,地名,在今安徽寿县东北。
  3. 遗俗若委蜕:丢弃世俗,如蜕皮一般。委蜕,脱落。翩翩:飞翔的样子。乘风翔:随风高飞。
  4. 纵横狭路间:走遍狭窄的路。褐夫:褐衣的男子,指普通老百姓、粗俗的百姓。视侯王:看待侯王如同看待平常人一样。
  5. 诎信惟蛰龙:屈服于贤人的威力,只有潜藏起来的龙才能这样。蛰龙,比喻隐士。
  6. 蓬累:像蓬草一样的堆积。我当:我应当受到这样的待遇。
  7. 城中乞食已:到城中去讨饭了。胡姬:古代对胡地美女的称呼。傍:旁边,这里指酒家。
    【赏析】
    《咏史·其三》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以“游侠”为主人公,通过描写他游历四方,不拘小节的行为和高尚的人格,歌颂了游侠的精神风貌。全诗用典贴切,语言明快流畅,形象生动,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雄浑豪放、清新俊逸的特色。
    首句“客游小四海”,开篇就交代了“客游”的对象是广阔的天地,表达了游侠胸怀壮志、志在四方的情感。接着“不裹千里粮”,点明了他的行程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这两句既描绘了游侠豪迈洒脱的性格,又展现了他们追求自由、渴望冒险的精神风貌。“饥从列士食,渴饮阿谷浆”则进一步描绘了游侠们在旅途中与有节操的人一起共患难,共享甘甜生活的情景。这里的“列士”、“阿谷浆”都是典故,分别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清泉水。这些朋友与泉水都成为了游侠们生活中的依靠和慰藉。
    第三句“遗俗若委蜕”,进一步描绘了游侠们摆脱世俗束缚、超然物外的形象。他们抛弃世俗的生活方式,如蜕皮一般脱离了世俗的束缚,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广阔的天空中。这句诗不仅表现了游侠们超凡脱俗的气质,还表达了他们对于世俗生活的鄙夷和不屑一顾的态度。
    第四句“翩翩乘风翔”,描绘了游侠们高超的武艺和飘逸潇洒的形象。他们像鸟儿一样展翅飞翔,乘着风的力量飞向高空,不受任何羁绊。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游侠们比作鸟儿,赋予了他们更加生动的形象和更具动感的动作。这既是对他们武艺高强、身手不凡的赞美,也是对他们飘逸潇洒、不拘泥于世俗的生活态度的肯定。
    第五句“纵横狭路间,褐夫视侯王”,进一步描绘了游侠们走遍了狭窄的道路。这里的“纵横”和“狭路间”都是形容词,分别表示道路曲折蜿蜒、狭窄崎岖的景象。而“褐夫视侯王”则是指那些粗俗的百姓们看待诸侯国王的态度。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游侠们与众不同的地位和气质。他们行走在狭窄的道路上,却受到了粗俗百姓们的敬重,这与他们高尚的品质和行为相得益彰。
    第六句“诎信惟蛰龙”,表达了游侠们屈己从人,只求得到贤者的庇护,只有像蛰伏的龙那样潜伏起来,才可能有所作为的道理。这里的“蛰龙”指的是隐士,寓意着只有像蛰伏的龙一样,才能在乱世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第七句“蓬累我所当”,则是直接表达了游侠们愿意承受贫困潦倒的生活。他们宁愿像飘蓬的草一样堆积在一起,也不愿意受世俗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理想。这句诗既展现了游侠们面对困苦时的豁达心态,也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一句“城中乞食已,长醉胡姬傍”,则进一步描绘了游侠们饮酒作乐的生活。他们在城中乞讨食物已经够困难了,却仍然沉迷于饮酒作乐,甚至到了沉醉不已的地步。这里的“胡姬”指的是西域女子,借指酒家的歌伎舞女。这两句诗既表现了游侠们乐观豁达的心态,也反映了他们追求自由、享受生活的态度。
    全诗语言简练明快,形象生动鲜明,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诗人通过描绘游侠们的豪迈情怀和英勇行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正义感和英雄气概的游侠群体形象。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