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飘万点湿秋云,万叶凉声睡起闻。
翻忆东华衣上汗,向人挥作雨纷纷。

【注释】:

  1. 予己丑夏辞家客燕二十年:我于己丑年夏天告别家乡,在京城居住了二十年。
  2. 江南风景往往画中见之(戊申冬来南京):我常常能在江南的风景中看到它们。
  3. 戊申冬来南京:戊申年冬天我来到南京。
  4. 今年六月二十九日奉旨使安南:今年六月二十九日,我接到朝廷的圣旨,被派遣出使安南。
  5. 长途秋热年衰神惫气郁不舒舟抵太和舟中睡起烟雨空蒙秋意满江宛然画中所见埃为之一空:我经历了漫长的秋季旅程,感到疲惫不堪,精神萎靡,情绪郁闷。当我到达太和县时,船舱里弥漫着烟雾,秋意笼罩着整条江,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但当雾霭散去,一切都变得空无一物。
  6. 漫成二绝以志之时己酉七月二十四日也:于是,我想到了这两句诗,以此记录当时的心情。
  7. 风飘万点湿秋云:秋风飘动着无数的雨滴,湿透了秋天的云彩。
  8. 万叶凉声睡起闻:无数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凉爽的声音,当我从睡梦中醒来时听到了。
  9. 翻忆东华衣上汗:突然想起了当年在东华门的衣服上,沾满了汗水。
  10. 向人挥作雨纷纷:我向周围的人挥舞着手中的汗珠,仿佛是在下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出使安南的途中所作。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予己丑夏辞家客燕二十年”回顾了自己二十年来的漂泊经历。“己丑夏”,即己丑年的夏天,指作者离家出走的时间。“辞家客”,意为离开家乡到外面去。“燕”字在此可理解为“游”或“行”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在外漂泊的生活状态。“二十年”,既是指时间上的长短,又暗示了作者在外生活的经历之深。
    “江南风景往往画中见之戊申冬来南京”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与回忆。“戊申冬”,为戊申年的冬天,指作者来到南京的时间。“画中见之”,意味着江南的美景如同画中的景色一般美丽,让人流连忘返。这里既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在外漂泊时的思念之情。
    第三、四句“戊申冬来南京今年六月二十九日奉旨使安南长途秋热年衰神惫气郁不舒舟抵太和舟中睡起烟雨空蒙秋意满江宛然画中所见埃为之一空”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外漂泊的艰辛与无奈。“戊申冬”至“今年六月二十九日”描述了作者从戊申年冬天开始,一直到今年六月二十九日这段时间内的行程经历。“长途秋热”,意味着路途遥远且气候宜人,使得作者感到秋日的炎热。“神惫气郁不舒”,则描绘了作者在外漂泊时身体疲惫、心情抑郁的状态。这里的“气郁”,既是指心情郁闷,也可理解为天气阴沉,给人以压抑之感。而“舟抵太和舟中睡起烟雨空蒙秋意满江宛然画中所见埃为之一空”,则描绘了抵达目的地后的情景,尽管身处旅途之中,但周围的风景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然而,随着云雾散去,一切仿佛都被遗忘在了原处。
    最后两句“风飘万点湿秋云万叶凉声睡起闻翻忆东华衣上汗向人挥作雨纷纷”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风飘万点湿秋云”,“风”字在这里既是自然现象的描述,也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感。“万点湿秋云”,则是形容秋风带来的细雨如千万颗珍珠般洒落在秋天的云彩之上,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接着,“万叶凉声睡起闻”,通过描述叶子在风中摇动的声音以及自己在睡梦中听到这些声音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气氛。而“翻忆东华衣上汗”,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在皇宫中穿的衣服上沾满汗水的回忆,这些汗水不仅代表了他在宫中辛勤工作的痕迹,也隐含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之情。至于“向人挥作雨纷纷”,则可能是作者在某种情绪驱动下,将心中的悲伤与忧郁化作雨滴洒落人间,从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与听觉效果。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意象,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