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城路,年去年来自烟雨。冉冉春浓湿燕丝,蒙蒙晓暗迷莺树。
鲍照愁绝未归来,为画当时断肠赋。登高怅望正思君,帆影微茫又东去。
分题芜城烟雨送吴原哲教谕
春日烟雨中,思念之情深长
- 诗歌原文
年去年来,芜城路总是笼罩在烟雨之中。春天渐浓,燕丝被春雨打湿,莺树也在蒙蒙细雨中显得朦胧。
鲍照的心情如同这春雨一般,愁绪难消,始终未能归来。他曾经画下了许多关于断肠的画作,每一幅都透露着他无尽的哀伤。
站在高处,望着远方,心中满是对君的思念。微茫的帆影向东而去,仿佛是在追寻那消失的背影。
- 诗句翻译
每一年,芜城的路都披着一层薄雾和细雨,就像我的心境。随着春天的到来,燕子的羽毛被雨水打湿,而那些娇嫩的莺树也在这濛濛细雨中显得模糊不清。
我的心情就像这绵绵的春雨,无法停歇,也无法消散。我曾画过许多描绘我心中悲伤的画作,每一幅都是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
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您的思念。您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微茫的帆影中,只留下一片片迷茫。
- 注释与关键词解释
- 诗篇:指张以宁的《分题芜城烟雨送吴原晢教谕》。
- 年年:每年。
- 芜城路: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境内。
- 冉冉:缓慢的样子。
- 春浓:春天的浓郁。
- 燕丝:燕子的绒毛。
- 濛濛:蒙蒙细雨。
- 晓暗:清晨和傍晚的光线变化。
- 迷莺树:莺鸟栖息的树木被细雨所覆盖,变得模糊不清。
- 鲍照:南朝诗人,本诗中提到的可能是作者心中的一位贤人或朋友。
- 登高怅望:登上高处,眺望远方,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
- 思君:思念某人。
- 帆影:船帆的影子,此处象征远行者的去向。
作品赏析
《分题芜城烟雨送吴原晢教谕》是一首描绘春季景色和内心感受的诗歌。通过对芜城路、春雨、燕丝、莺树等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背景与影响
张以宁生活在明朝时期,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生活状况。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或对某位特定人物的思念有关。由于这首诗词优美且感情真挚,它不仅在文学领域受到赞誉,也在当地民间广为传唱,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