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生万汇,何物能报之?所以古孝子,感兹《蓼莪》诗。
况母红芳年,手提黄口儿。独于霜雪际,回此阳春熙。
昔为断蓬根,今如芳兰枝。母恩虽莫报,子职当何为。
愿将一寸草,化作倾阳葵。上以承君宠,下以报母慈。

【注释】

  1. 春厓堂:指王春厓的书房。
  2. 万汇:万物。
  3. 《蓼莪》:《诗·大雅·生民之什·蓼莪》篇,是一首描写孝子的诗,以子事父、子养亲为内容。
  4. 感兹:感动于它。
  5. 况母红芳年:何况母亲正值青春年华。
  6. 手提黄口儿:提着刚出生的孩子。
  7. 霜雪际:寒风中。
  8. 阳春熙:和煦的春天。
  9. 断蓬根:蓬草的枯根。
  10. 芳兰枝:《诗·卫风·硕人》中有“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句,后用“芳兰”形容妻子。
  11. 一寸草:比喻自己的微薄之礼。
  12. 倾阳葵:把阳光投向太阳。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前四句写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后四句写自己报答母亲的决心。
    首联“上天生万汇,何物能报之?”起首两句点明主题,即世上万物,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恩赐,然而在诗人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无法报答天地的养育之恩。诗人以反问的形式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
    第二联“所以古孝子,感兹《蓼莪》诗。”诗人转而写到古代孝顺的儿子,他们通过吟咏《蓼莪》这首诗来表达他们对母亲的敬爱之情。这一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第三联“况母红芳年,手提黄口儿。”诗人继续写自己的母亲,她正值青春年华,而自己却已经长大成人,肩负着赡养老人的责任。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第四联“独于霜雪际,回此阳春熙。”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母亲的形象,她如同那在霜雪中盛开的花朵一般美丽动人。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够像那阳春一样温暖人心。
    第五联“昔为断蓬根,今如芳兰枝。”诗人回忆起过去,那时自己还是一颗孤独的蓬草,而现在却已经成为了一棵芬芳的兰花。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和成就的自豪感。
    第六联“母恩虽莫报,子职当何为。”诗人再次写到自己的母亲,虽然无法报答她的恩情,但自己仍然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为母亲做出贡献。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尾联“愿将一寸草,化作倾阳葵。”诗人将自己的一份心意化作一缕阳光,投向母亲。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