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氛日以逼,天子正宵衣。
我武岂不张,荷戈常苦饥。
仰给在东西,民力亦已疲。
四郊复多垒,患不独东时。
寄言肉食者,大厦谁当支。

【注释】

  1. 妖氛:指奸邪之臣。
  2. 宵衣:穿夜不眠的衣裳,形容天子勤于朝政。
  3. 我武:我方的军事力量。
  4. 荷戈:拿着武器。
  5. 仰给:仰赖,依赖。这里指百姓依靠军队。
  6. 东西:指东、西二京。
  7. 四郊:四方边境。
  8. 当:担当。
  9. 肉食者:指当权者,统治者。
  10. 大厦:指国家。
  11. 支:支撑。

【译文】
妖邪的势力一天天逼近,天子正彻夜未眠处理国事;我们强大的军力难道没有张显?可是战士们常常因饥饿而苦不堪言。百姓们仰仗着军队生活,但民众的力量也已经疲惫不堪。四面边疆又布满了兵营,国家的祸患不是只有东方才能解决。我在这里向当权者寄语,国家大厦将由谁来支撑?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写的一首讽刺诗。全诗通过描写国家混乱的局面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的深切忧虑。

首句“妖氛日以逼”,直接点明了安史之乱的发生。这里的“妖氛日以逼”指的是奸邪势力日益增强,对国家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接着,诗人用“天子正宵衣”来表达自己的担忧之情。这里的“宵衣”指的是皇帝深夜处理国家事务的情景,反映了当时朝廷上下一心,为抵御外敌而努力工作的状态。然而,这种努力并没有换来和平与安宁,反而加剧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诗人描述了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我武岂不张”,但士兵们却因为饥饿而感到苦不堪言。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前线士兵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的深深同情。同时,这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负担。

诗人转向了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描绘。“仰给在东西”,意味着老百姓们只能依赖军队来维持生计,这无疑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同时,“民力亦已疲”也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疲惫和痛苦。最后,诗人用“四郊复多垒”来描绘战争给国家边境带来的压力,而“患不独东时”则指出国家的祸患不仅仅发生在东部地区,而是遍及全国各个角落。

最后一句“寄言肉食者,大厦谁当支?”则是诗人对当权者的质问。这里,诗人用“大厦”来比喻国家政权,指出国家政权需要有人来承担起维护国家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责任。而当权者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否则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带来的灾难以及人民生活困苦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