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邑今江左,当年我再过。
每经桃叶渡,爱听竹枝歌。
绿树丹阳渺,青山白下多。
未须重吊古,时事近如何。

【注释】

幼于:作者的侄子。南都,即今南京。桃叶渡:地名(渡名)。竹枝歌:一种民歌,歌词多以男女恋情为题。绿树丹阳渺:指长江中下游地区景色。白下:今南京市一带。重吊古:多次凭吊古迹。时事近如何:时事近来怎么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侄子幼于去南京时所作。诗中对江南风光和金陵历史遗迹表达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情怀。

首句“洛邑今江左”,点明送别之地。洛阳是古代的首都,今属河南,而南京在古称建邺的江北地区。两句一前一后,从空间上展开,表明了送别的地点。

三、四句写景。“每经桃叶渡,爱听竹枝歌。”桃叶渡位于长江北岸,诗人每次路过时都要经过这里,听到《竹枝词》的歌谣,十分喜爱。“桃叶渡”即《竹枝辞》中提到的“桃叶渡”。《竹枝词》是一种民间歌曲,用七言歌行形式写成,内容多描写男女爱情,其中有些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如“江陵只隔东门道,郎马来时,已过桃花了。”“竹枝歌”则是指这种民歌。

五、六句写景,“绿树丹阳渺,青山白下多。”这两句写江南的风光。丹阳是南京附近的一个地名,这里指代南京;“绿树丹阳渺”形容江南春色明媚,山峦重叠,一片葱茏。“白下多青山”,指南京城内城外有许多山峦。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未须重吊古,时事近如何。”意思是说用不着再去凭吊古迹,因为眼前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不必再提了。“时事”指国事,“如何”即怎样,指现状。诗人认为现在形势与从前大不相同,因而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