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风云,埋没尽,英雄本色。最发指,酡酥羊酪,故宫旧阙。青山未筑祁连冢,沧海犹衔精卫石。又谁知,铁马也郎当,雕弓折。
谁讨贼?颜卿檄;谁抗虏?苏武节。拚三台坠紫、九京藏碧。燕语呢喃新旧雨,雁声嘹呖兴亡月。怕他年,西台恸哭,人泪成血!
【注释】
萧瑟:形容风雨声。埋没尽,英雄的气节被埋没尽。发指:发怒。酡酥羊酪:指金人入侵时所进献的食物。故宫旧阙:指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在金人攻破时被烧为废墟。祁连冢:山名,在甘肃张掖市西南。精卫石:传说中的一种石头,精卫填海的故事发生在此。又谁知:谁又知道?铁马也郎当:指南宋岳飞抗金时,坐骑上响着“当当”的声音。苏武节:指苏武牧羊的典故。三台:古星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九京:古国名,在今山西永济。紫:紫色,这里用来形容天青色。九京藏碧:指《尚书》中所说的“禹平水土,积石为山”,使九州成为青翠的地带。燕语呢喃:燕子的叫声。新旧雨:指春雨、秋雨交替。兴亡月:指月亮盈亏变化,象征国家的兴盛和衰落。西台:指汉光武帝刘秀登位后,曾作《东都赋》,歌颂其功绩。《东京赋》是东汉班固所作,其中记载了刘秀登位后,将洛阳城改名为东都洛阳,并修建宫殿的事。恸哭:极度悲痛地哭。人泪成血:形容悲痛至极以至于泪水化作血液。
【赏析】
此词写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当时作者正因反对秦桧议和而受到迫害,流放至广州编管。这首词就是他在广州狱中写的。全词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对奸臣误国的愤慨以及对爱国者的哀悼之情。
上阕开头三句,由风雨雷电起兴,暗喻奸佞小人的猖獗。“埋没”以下五句,写自己虽被埋没,但依然保持本色。“发指”两句,写自己愤怒至极的心情。“谁讨贼?颜卿檄;谁抗虏?苏武节。”颜真卿是唐朝著名忠臣,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挺身而出与叛军作战,不幸被俘后,宁死不屈,最后被杀害。苏武是汉朝大臣,匈奴入侵中原时,他坚守阵地,拒不投降,最后被迫出使西域长达十九年,归途中被匈奴俘虏,坚贞不屈,终得释放。作者以颜真卿和苏武自比,表达了誓死不屈的决心。“拚三台坠紫、九京藏碧。”三台,即北斗七星。紫,指天青色,这里用来形容天的颜色。三台坠紫,即北斗星坠落,象征着国家的灭亡。九京藏碧,指黄河改道,使九州变成青色的土地。这里用黄河改道的传说来比喻国家的兴衰变化。“燕语呢喃新旧雨”五句,写作者听到燕子的鸣叫,看到春雨和秋天雨水交替的景象,联想到国家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燕子的鸣叫是春天来临的信号,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候,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象征。秋天雨水的交替是季节的变化,也是国家由盛转衰的象征。“怕他年”五句,写自己的忧虑和悲伤。“西台恸哭,人泪成血”两句,意思是说,我害怕将来有一天会有人在朝廷之上痛哭,以致泪水变成血泪。这里的“西台”,指朝堂之上,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人泪成血”一句,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伤心。
下阕开头五句,写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谁讨贼?”四句,写自己的志向。“谁讨贼?”是反问句,意思是说,谁能去讨伐那些背叛国家的敌人?“颜卿檄”,“苏武节”两句,是作者的回答,意思是说,我要像颜真卿那样忠诚于朝廷,像苏武那样坚守自己的信仰。“拚三台坠紫”五句,写自己在朝堂之上为国家效力的决心。“燕语呢喃”五句,写自己希望国家能够重拾往日的繁荣昌盛。“怕他年”五句,写自己的忧虑和悲伤。“人泪成血”五句,是对自己未来可能遭受的不幸命运的预感和担忧。这五句是对前文内容的深化和延伸,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担忧和恐惧。
整首词通过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和悲伤,以及对奸臣误国的愤慨之情,表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和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