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严好沉冥,日食止百钱。
卜筮人所轻,久之操弥坚。
君子有所贵,乃不在当年。
百世有知音,何必钟期然。
子云太区区,誉之公侯间。
卑哉益州牧,乃欲吏高贤。
岂无王侯贵,敢见不敢言。
斯道诚两得,永为后世传。
杂诗十一首 其一
蜀地的严君平喜欢隐居,每天只吃百钱。
卜筮之人轻视他,但他坚守自己的信仰不变。
君子有所追求,不在当年。
百世后会有知音人,不一定钟子期那样的人。
扬雄太拘谨了,誉美之词只在公侯之间流传。
卑劣的益州牧,却想提拔贤才。
难道没有王侯贵人吗?他不敢说出来。
这个思想真是两全其美,永远成为后人传颂。
注释:
- 蜀严好沉冥:蜀地的严君平喜欢隐居。
- 日食止百钱:每天只吃一百文钱。
- 卜筮人所轻:占卜之人看不起他。
- 久之操弥坚:但他坚持自己的信仰。
- 君子有所贵:君子有所追求。
- 乃不在当年:不在当年。
- 百世有知音:百世后会有知音人。
- 何必钟期然:不一定钟子期那样的人。
- 子云太区区:扬雄太拘谨了。
- 誉之公侯间:誉美之词只在公侯之间流传。
- 卑哉益州牧:卑劣的益州牧。
- 乃欲吏高贤:却想提拔贤才。
- 岂无王侯贵:难道没有王侯贵人吗?
- 敢见不敢言:他不敢说出来。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于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的杂诗。全诗通过描绘严君平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在困境中坚持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名利淡泊、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理想。
一、二句写严君平的性格特点。严君平是汉代蜀地著名的隐士,以清贫自守而闻名。在这里,“沉冥”一词形容他的低调生活态度,而“日食止百钱”则形象地描绘了他生活的艰辛。这两个词语不仅表现了严君平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坚定与执着。
三、四句写严君平对待他人的看法。尽管他的行为在世俗看来有些不合时宜,甚至被卜筮之人所轻视,但严君平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从不改变。这里的“操弥坚”表明了他的信念坚定不移,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都保持自己的初心和信仰。
五、六句转向对君子理想的描述。严君平之所以被人尊重和怀念,并不是因为他曾经显赫一时,而是因为他坚守内心的信念和追求。这里的“贵”是指价值或荣誉,“不在当年”意味着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短暂的荣耀,而在于长久的品质和精神。
七、八句进一步阐述了严君平的价值观念。他认为百世之后还会有知音人出现,而不是依赖于钟子期那样的人物。这说明严君平认为真正的知己难觅,而他也愿意为了这份难得的缘分而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九、十句转而批评那些过于拘泥于名利的人。扬雄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虽然名声显赫,但却过于拘谨,只愿意在公侯之间的赞誉之中度过余生。这种态度让严君平感到悲哀,也体现了他对名利看淡的态度。
十一、十二句则揭示了严君平对益州牧的看法。他认为益州牧应该能够识人善任,选拔贤才,而不是仅仅看重个人的权势和地位。这里的“吏高贤”意味着严君平认为一个优秀的官员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才能。而他也希望有人能够理解并支持他的这种理念。
十三至十四句再次强调了严君平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世上并非没有王侯贵人,只是他们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已。这反映了严君平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批判,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真诚交往的渴望。
十五句总结严君平的人生追求。他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短暂的名利,而在于长期的品质和精神。这里的“两全其美”表明了严君平对于人生的全面理解和追求,他既注重物质生活的满足,又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升华。
这首诗通过对严君平的生平事迹进行描绘,展现了他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利淡泊、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理想。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