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发戴山岑,夕逗金溪渎。云天方憀栗,川途屡回复。
帆驶岸疑转,棹奔山似逐。鸥鸟随波泛,霜澌孕苔绿。
依依浣女影,袅袅榜人曲。采奇忘来久,耽胜成往速。
悦生良可怀,徇名非所欲。请试《孺子歌》,去矣从我独。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技巧与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理解其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
“朝发戴山岑”,早晨从戴山出发。戴山,山名,位于今安徽省六安市西南。“夕逗金溪渎”,傍晚到达金溪。金溪,水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云天方憀栗,川途屡回复”,云层低垂,天色阴沉,江流曲折,路途频频回转。“帆驶岸疑转,棹奔山似逐”,船帆驶近岸边,好像在转过弯来;船桨划破水面,好像在追赶着山岭。“鸥鸟随波泛,霜澌孕苔绿”,鸥鸟随着江水漂泊,水边长满青苔。
五、六两句写船上的景色:诗人站在船头,看着两岸的风景,看到远处有采莲的女子,听到船夫唱起《孺子歌》。“依依浣女影,袅袅榜人曲”,采莲女子的身影,在江水中显得那么轻盈;船夫们唱起《孺子歌》,歌声飘荡在空中,似乎在向行人致意。《孺子歌》是一首古老的歌曲,歌词歌颂了孔子的功德和功绩。
七、八两句写舟行途中的感受:采莲女子们唱着《孺子歌》,船儿缓缓前行,我沉浸在这种美好的氛围中,忘却了旅途的劳累和疲劳,也忘记了时间,陶醉在这美好的景象里。
九、十两句写诗人的情怀:采莲女子们唱着《孺子歌》,我不禁想起孔子的崇高品德,而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却像被风吹走的尘土一样。“悦生良可怀,徇名非所欲”,我非常喜爱自然之美,更向往孔子的高德。然而,那些追逐功名利禄的人,就像风中的尘土一样飘忽不定。“请试《孺子歌》,去矣从我独。”我想请他们听我演唱《孺子歌》,然后离开这里,跟随我走。
【答案】
译文:早晨从戴山出发,晚上到达金溪。云天低垂,天色阴沉,江流曲折,道路频频回转。帆快驶到岸边,好像要转弯;桨划过水面,好像在追赶山岭。鸥鸟随着江水漂泊;水边长着青苔。采莲女子在江中嬉戏;船夫唱起古老的歌曲。采莲女子的身影,在江水中显得那么轻盈;船夫们唱起《孺子歌》,歌声飘荡在空中,似乎在向行人致意。采莲女子们唱《孺子歌》,我沉醉其中,忘记了劳累和疲劳。
赏析:此诗为作者游戴山时作。全诗以舟行途中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远离世俗纷扰,归隐田园的愿望。
首联写清晨启程和傍晚抵达的情景。开篇便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晨曦初露,朝阳照亮了戴山的峰巅,而当夜幕降临时,诗人又抵达了金溪。这两句既写出了旅途的艰难,又描绘出了沿途的自然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颔联通过描写云天的变化和江水的曲折,进一步展现了旅途的艰辛。诗人用“云天方憀栗”来形容天空阴沉,用“川途屡回复”来形容江流曲折。这既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是对旅途艰辛的描绘。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旅途的艰难。“帆驶岸疑转”,诗人看到帆船行驶的速度如此之快,几乎要将岸边都甩在后面。“棹奔山似逐”,诗人看到船桨划动的速度如此之快,仿佛要将山岭都追上去。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旅途的艰难,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尾联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看到采莲女子们在江中嬉戏、唱歌,听到船夫们唱起古老的歌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然而,他也看到了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如同风中的尘土一般飘忽不定。这两句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名利的追求之间的矛盾。他希望远离世俗纷扰,回归自然,过上宁静的生活。因此,他请求船夫们听他演唱《孺子歌》,然后离开这里,跟随他走。